阳谷
产业“披绿” 发展“含金”
本报讯 (记者 王凯 张洁 程宇) “我们集合了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分析等优势,依托智能制造,产能提升了10%以上,能耗降低了6%。”4月21日,阳谷华泰化工集团技术部部长姜雪静介绍,该集团年均投入1500多万元,持续推进生产线数字化转型,每年改造优化的点位多达上千个。从上料、生产到产品下线、包装、入库,该集团的智能工厂已基本实现全流程原料不落地。
华泰化工的变化,是阳谷县以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加快构建以绿色工厂为主体的绿色制造体系的生动注脚。近年来,阳谷县逐“绿”前行,持续擦亮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
在阳谷,政府引导与企业需求形成合力,绿色制造成为企业发展主线。在阳谷恒昌电缆有限公司,拉丝生产线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实现了降本增效。“政府给予指导、诊断,帮助我们建立了绿色体系。企业实施绿色转型后,万元产值能耗降低了30%,生产综合碳排放降幅约10%。”阳谷恒昌电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保伦告诉记者。
政企协同、市县共育、管服并重,阳谷县绿色制造提标扩面成效显著。目前,阳谷县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绿色工业园区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
“我们以绿色化为方向,以创新为引领,在产业升级、数字化转型、绿色制造等方面不断实践探索,健全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推动工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构建新型工业化进程,擦亮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阳谷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张兴仓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