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暖起来 民企跑起来
——莘县民企送“暖”系列行动见闻
■ 本报记者 苑莘
本报通讯员 车绪文
“事情办得很顺利,工作人员也热情,心里暖暖的。”这个春天的莘县大地上,一句句称赞从民企负责人口中传出。这正是对莘县民企送“暖”系列行动的真情褒奖。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莘县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坚持做实做细服务,开展送“暖”系列行动,不断厚植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沃土,让民营经济发展更加顺心、更感舒心、更有信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畅通渠道 批量送暖
“我们协会有会员单位50家,原有个体工商户48家。为适应市场,14家个体工商户不久前选择转型升级为企业。”4月16日,莘县板材加工行业协会会长韩景华说,整个过程只用了3个小时。
个体工商户升级企业,涉及行政审批、税务等多个部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在县行政审批局与县税务局、大王寨镇便民服务中心的通力协作下,14家木材加工个体工商户从申办到办结只用3个小时,在“家门口”顺利拿到了转型升级后的营业执照。“我们联合税务部门,将税务结清、企业名称核准、个体户注销、个体户升级申报4个环节整合为一件事,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莘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商事登记审批股负责人王芳表示。
“进一扇门、跑一趟腿、成一件事”的服务模式,大大激发了莘县个体工商户的发展信心。该县围绕县域产业特色,在木材加工、蔬菜种植、电缆制造等行业建立“个转企”培育库,组织市场监管、行政审批、税务、金融、镇政府等部门,成立上门服务队,通过政策宣导、靠前服务,助力企业提升品牌形象,优化经营主体结构,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目前,已帮助500余家个体户转型升级。
精准研判 靶向送暖
今年,我市出台了手机、平板、智能手表购新补贴政策。从事手机销售的李九法想借此机会提升销售量,便向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咨询:“我目前是个体工商户,是不是需要注册一家公司,才能参与补贴政策?”
今年1月,我市开启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的补贴活动,数码产品销售主体可自主申报,经县、市商务局审核后,可成为补贴参与主体。据统计,莘县在营通讯设备销售个体工商户、企业共900余家,若想成为政府合作单位,在经营能力、组织结构上必须有相对优势。为此,莘县开设“个转企”服务专窗,集中办理通讯设备行业“个转企”登记业务,一站式办理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等事项。目前,已帮助49家通讯设备类个体工商户申报补贴资格。
“没想到个体工商户可以保留字号名称,直接升级为企业。”已完成转型的莘县久发通讯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九法说。
紧贴需求 加压送暖
“我们的新项目能够快速生产运营,得益于政府的高效服务,这也增加了我们继续投资发展的信心。”山东阳平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任先生说。
阳平食品是一家从事莘县本地特色食品生产的企业,因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新建了一个厂区,需要重新办理营业执照和食品生产许可。为了方便企业,该县行政审批局整合“一照多址”和经营许可申请表单,将营业执照与食品生产许可证同时添加地址,完成企业“一照多址+一证多址”经营场所备案登记。“这是在‘一照多址’基础上进行的加压改革,相较于之前力度更大,也更方便了市场主体。”莘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帮办代办负责人崔顺介绍。
莘县的实践表明,只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就一定能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和潜能,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