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园来了“大管家”
——冠县供销社创新推行果园“保姆式”托管服务
■ 本报记者 张目伦
4月16日,在冠县林果产业核心区内,冠县供销社托管种植的大棚油桃进入采摘期,果农们满怀喜悦迎接丰收。
“我们不仅帮农户种油桃,还以电商直播的方式助农销售,两天卖出1.5万斤,每斤增收5毛多。”冠县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赵青松说起“网上供销”给兰沃群众带来的收益,如数家珍。
面对传统果园管理技术滞后、生产成本攀升等难题,冠县供销社2024年4月联合山东省供销社鲁供农服集团,在兰沃乡蔡庄村等核心产区启动“菜单式+保姆式”托管服务。通过建立300余平方米的综合服务站、组建3支专业服务队,实现农资供应、技术指导、设备服务“三到位”。蔡庄村党支部书记高怀宝介绍,首批试点大棚通过精准施肥、科学防治,带动全村果农实现了增收。
“今年油桃品质产量实现双提升,多亏专家团队科学指导。”兰沃乡蔡庄村果农朱建海说。去年,他的大棚经测土配方后,施肥成本降低600余元,果品质量显著提升。
桃子丰产,如何卖上好价钱?冠县供销社在调研中发现,果农普遍认可托管模式,但对销售渠道拓展需求迫切。针对这一诉求,该社迅速启动助农机制——4月3日与山东省农产品公司在济南签署合作协议,次日完成优质油桃样品检测寄送;4月8日开启电商直播助销,48小时内销售近8000公斤,带动农户每公斤增收1元左右,总营业额突破10万元。
兰沃乡现有冬暖式油桃大棚4300 座,集中在蔡庄村、大曲村、王羡村,单座大棚占地1.5亩,总面积6450亩,预计亩产达1750公斤,每公斤均价约12元,亩收入达2.1万元左右。省供销农副产品合作社与蔡庄村党支部领办的蓝天果品合作社合作,通过电商拓宽销售渠道,截至目前已完成4000单销售,为产业带来新商机。
目前,冠县供销社在兰沃乡签约托管果园(大棚)1442亩,与县乡村振兴发展集团合作托管2400亩生态果园,与种植大户合作托管万善乡200亩樱桃园,并延伸“产品上行”环节,形成“管理提质量、销售提价格”的增收效应。冠县供销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于景新表示,依托“全环节指导+关键环节托管”模式,冠县供销社今年将服务面积扩大至7000亩,同步推进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力争打造全省林果托管示范样板。
冠县果业的“供销东风”并非个例,各类农资生产、销售、消费场景也插上网络科技翅膀。
该社发挥农村流通主渠道作用,以公益直播为突破口,构建“县社指导+基层社实施+村级网点联动”三级服务体系,建立“农户—供销社—消费者”直通机制。“网上供销”采用“场景化直播+方言解说”形式,结合定远寨镇等资源,10个月积累8万粉丝,单场直播浏览量超6万,最高日成交额13万元,累计帮助5000余户村民处置闲置物品1.2万余件,农户平均增收300元左右,闲置物品利用率提升至80%,走出组织化、规模化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编后
农产品市场竞争中,“酒香也怕巷子深”。冠县供销社“菜单式+保姆式”托管服务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托管服务从生产端延伸至销售端,构建了“生产托管+电商助销”的闭环。
冠县供销社一方面通过智能审核、标准化管理提升果品质量;另一方面,依托“网上供销”平台开展场景化直播,48小时卖出8000公斤油桃。这种“生产提质+销售提价”的双向发力,让产业链各环节的价值充分释放。更值得关注的是,“农户—供销社—消费者”的直通机制,缩短了流通链条,避免了中间环节溢价,使农户真正成为产业增值的受益者,凸显了托管模式在“联农带农”中的独特作用。
展望未来,若能将“果园托管”与数字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业态结合,比如开发“认养式托管”“观光型果园”,或许能进一步拓展产业增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