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城今年计划培育3300名优秀乡村实用人才
本报讯 (记者 张目伦 通讯员 王琨) “今年以来,全市共举办线上培训26期,培训12.8万余人次,各类‘土专家’不断涌现,为探索具有平原特色的乡村振兴聊城路径提供坚实人才支撑。”4月30日,聊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廷亮介绍,2025年我市计划挖掘推荐、培训提升各类优秀乡村实用人才3300人。
今年以来,我市畅通人才推荐培养渠道,强化乡村人才示范引领,推荐82人参与全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组织开展聊城市第二届“水城英才”乡村振兴类人才评选工作,启动实施2025年度齐鲁乡村之星评选。
我市把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工作作为精准识别、发现本土人才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共推荐500余名农民评上职称,涵盖粮食种植、蔬菜林果、畜牧养殖、农机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农业农村各领域。同时,充分发挥专家“领头雁”作用,在全市建设12个“杜站长工作室”、131个“杜站长工作站”,开设“农广云课堂”直播间,形成以点带面连片的良好工作局面。
乡村振兴,人才为本,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我市围绕“准”“新”“实”三个要点,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增强人才示范引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一是精准识才,我市畅通人才推荐培养渠道,建立人才储备库,通过乡村产业带头人“头雁”项目和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工作,把好人才吸纳培育“关口”。二是创新思路,依托农业农村部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莘县试点,创新构建“基础培训+产业研学+定岗实训+以赛代训”的人才选育管用机制,力争实现试点培养100名学员,进而带动12000名以上农民实现增收增产。三是务实调研,坚持对本领域重点企业和省级以上实用人才开展走访调研,摸排企业需求、建立人才台账。针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将合力解决,切实服务企业和人才。
今年1—4月份,我市开展集中培训及入户指导现场培训163期,培训指导群众16045人次,发放技术资料7.5万余份,为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和农民素质提升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