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成才 逐梦而行

——记聊城四中的多元特色发展之路

■ 刘德策 李明飞

今年3月,聊城一中与聊城四中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两校在教育领域迈出了深度合作的重要一步。建校60余年,聊城四中弦歌不辍,文脉绵长。

合适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聊城四中秉持“让平凡者成功,让成功者卓越”的发展理念,围绕全员育人导师制,精细化管理,开辟了“文化课为主,艺体相辅,多元培养,多元成才”的教育新路径。

因材施教,助力学生成长

“高三学习分秒必争,为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尤其重要,校内张贴名校海报营造向上环境、开展理想大学主题班会活动、邀请优秀校友分享成长经历都是为此。而全员育人导师制则像一把伞,为孩子遮风挡雨,以积极的心态走向成功。”该校向阳校区副校长李恩贺说。

全员育人导师制是聊城四中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出的重要育人模式。通过构建“年级—班级—任课教师”三级目标体系,学校为每一位学生配备成长导师,实现精准化育人。导师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紧密联系,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和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通过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疏导思想压力、关心情感需求,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四中不完美,却给了我最好的未来。”该校2024届毕业生路明盛感慨地说。当年中考压线进入聊城四中的他,“开局”并不理想,在老师的付出和陪伴下,树立信心,成绩逐步提升,最终高考成绩610分。“是母校的导师制给我提供了最好的学习环境,也让我在学业上实现了突破。”他说。

多元成才,成就多彩人生

高考被视为人生的“独木桥”。然而在聊城四中,这条“独木桥”已经变成了“多车道”。学校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专业指导,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帮助他们在艺体领域实现突破,成就多彩人生。

在2025年体育专业省统考中,该校高三5班的王化戈,取得了全省第一、满分的好成绩,让他离自己的理想大学——山东大学更近了一步。

入校时的王化戈,中考成绩很差,甚至看不到考入本科院校的希望,而在体育课上的优异表现让他的班主任张如军眼前一亮。在张如军的引导下,他选择了体育专业这条道路,不仅在训练场上咬牙突破体能极限,课堂内外更是争分夺秒补习文化知识。高考在即,如今的王化戈满怀希望、充满干劲。

王化戈的转变并非个例。该校高二6班学生王树鹏在入学时成绩也不理想,尤其是英语基础薄弱。在老师的建议下,他选择了日语作为外语科目,并在日语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逐渐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方法。通过夯实基础、总结语法、练习语感,王树鹏的成绩快速提升。他感慨地说:“日语学习不仅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更让我在学习中找到了自信和快乐。”

专业引领,赋能教育发展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力量。在聊城一中与聊城四中的战略合作中,教师专业成长是重要的合作内容。两校通过资源共享、联合教研、教师跟岗交流等方式,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助力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在合作中,两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包括校内优质课、教学能手评选的教学设计等。同时,双方还将成立学科联合备课组,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共同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统一教学目标和进度。此外,聊城四中每学期将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到聊城一中进行跟岗学习,全面参与备课、听课、评课、教研活动以及班级管理等工作。通过这种方式,该校教师可以深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两校还将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实践路径,持续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推动教学场景多元化。同时,通过联合开展思政课创新、党员教师结对等活动,培育新时代“四有”好老师队伍,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如今的聊城四中,教师有信念、有方法、有行动,学生有目标、有进步、有未来。每一位教师都以坚定的教育信念为指引,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工具,通过扎实的教育行动为支撑,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该校党委书记荣霞说。

2025-05-06 ——记聊城四中的多元特色发展之路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9034.html 1 多元成才 逐梦而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