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向好,向未来

——聊城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编者按

今年一季度,我市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延续良好态势,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为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本报开设“走在前 挑大梁·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专栏,并在栏目中推出“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系列报道,采写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的新闻作品,深度阐释我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在促进经济稳健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上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

■ 本报记者 王培源

初夏的聊城,骄阳俯照大地。而就在离聊城4000多公里外有着“太阳土地”之称的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首府乌尔根奇市,“聊城造”山东重工中通N系公交客车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沙夫卡特·米尔济约耶夫试乘点赞,在为中亚地区构建绿色智慧交通网络贡献聊城方案的同时,展现出聊城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

今年以来,聊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践行“作风深化、实干争先”和“三提三敢”工作要求,聚焦首季“开门红”,早谋快干、精准施策,统筹推进稳增长、提质效、促改革、扩开放、防风险、惠民生,全市经济顶住压力、起步有力,呈现出稳健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752.1亿元,同比增长6.7%。这背后,是聊城锚定“走在前、挑大梁”目标的坚定步伐,是市委“6293”工作思路的生动实践,更是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的温暖图景。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当前,聊城正以奔跑者的姿态,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全力以赴拼经济、谋发展的加速度,以高质量发展实绩推动聊城经济行稳致远。

做优实体经济 强化产业支撑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和支撑。发展经济,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稳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构建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也是聊城现代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聊城是农业大市,正在加快向农业强市迈进,其中农业数字化、智能化是关键。

5月16日,走进莘县董杜庄镇张端村改造后的现代化大棚,智能化农业设施和管理系统让人眼前一亮。

“通过无线通信、自动监测、智能控制等技术手段,大棚内的温度、湿度、通风等参数可以精确控制,蔬菜品质得到保障。现在,我们可以一整天都不去大棚,直接用手机操作,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别提多省事了。”张端村菜农王延伟的幸福,是聊城设施农业升级的生动体现。近两年聊城新改造提升8.05万亩蔬菜大棚充分释放产能,新增76家规模养殖场陆续扩产,一季度全市蔬菜、肉、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5%、11.1%、4.7%,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充足。

一季度,聊城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57亿元,同比增长4.3%,农业农村经济稳的基础在巩固、进的态势在延续。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今年以来,聊城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生产增势良好。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为上年来增速最高水平。32个行业大类中21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14个行业增长10%以上。

5月19日,山东鑫大变压器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内机械臂有序作业,工作人员忙着质检、调试、包装……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我们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生产工序无缝衔接,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又开拓了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市场,实现了逆势而上,产值同比增长20%,订单已经排到了7月份。”该公司董事长温咏涛对今年的发展信心满满。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工业经济中发挥着“动力源”作用。一季度,全市1989家规上工业企业中1141家实现正增长,增长面57.4%,较去年全年扩大4.7个百分点。重点企业支撑有力,19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同比增长29.2%,高于规上工业产值增速23.1个百分点。新增企业拉动明显,企业产值26.2亿元,同比增长106.5%,拉动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1个百分点。

服务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加快培育,对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作用进一步增强,也为聊城经济增长注入了新活力。

今年以来,聊城服务业质效明显改善。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0.4%,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对GDP贡献率达到53.7%。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高于去年全年2个百分点。所有服务业行业门类营收均实现正增长,其中7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

培育新质动能 加速提档升级

观察经济走势,既要看短期之“形”,更要看长期之“势”;既要看增长之“量”,更要看发展之“质”。

翻看聊城一季度经济“成绩单”,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三驾马车”持续发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持续释放新经济活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韧性,成为聊城经济破浪前行的新动力。

投资,既是当下的需求,也是未来的供给。围绕推进重点项目全周期服务集成改革,聊城搭建市县一体的闭环式重点项目全周期服务推进体系,创新建设重点项目数字化协同管理系统,为重点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达效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今年以来,聊城项目投资加力提速。一季度,全市121个实施类省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61亿元;237个实施类市级重点项目开工221个,完成投资124.9亿元;236个年度计划竣工投产项目,已投产81个;63个春季集中开工项目已开工62个;新引进过亿元项目105个。

在投资中,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益,是应对下行压力、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聊城聚焦有效投资,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引领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位于高新区的博源精密汽车高精密关键零部件项目,年产新能源汽车异步感应电机导电环、轻量化铝合金转子、同步器结合齿等关键零部件2055万件,拥有专利85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不仅牢牢占据了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供应链的制高点,更为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弯道超车”提供了强劲动力。

从质量结构来看,有效投资带动新动能加速成长,市场经济保持活跃,绿色转型成效明显,动能转换持续深化,聊城经济提档升级态势明显。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6%,比1至2月提高0.3个百分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持续推进,工业投资带动作用明显,同比增长44.9%,拉动投资增长12.1个百分点。其中,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1%,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4.2%。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8.3%,高于全部投资13.9个百分点,拉动投资增长9.9个百分点,占投资比重61.2%,同比提高7.1个百分点。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536.6万千瓦,同比增长18.3%;占比29.5%,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发电量1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

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今年以来,促消费在激发聊城经济潜能方面的作用越发凸显。

“家里想换个冰箱,现在正在推出优惠促销活动,国家还给补贴了1600元钱,性价比非常高了。”今年2月份,冠县市民李会通过家电以旧换新享受到了补贴红利。

今年以来,聊城扎实开展消费提振十大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争取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2.34亿元,拉动汽车、家电、数码产品等消费18.5亿元。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3亿元,同比增长6.6%。

提振消费,文商旅融合是绕不开的话题。近年来,聊城创新推出音乐节、露营季、龙舟公开赛、环东昌湖马拉松赛、国际象棋文化节等,积极培育赛事经济、演艺经济等新业态,持续增加高品质消费供给。一季度,聊城抢抓假日消费持续活跃契机,围绕“冬游”“新春”策划5大类634项文旅活动。全市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3.2%和14.7%。

出口方面,聊城外贸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保持了稳定增长,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154.52亿元,同比增长16.1%。外贸市场布局持续优化,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RCEP成员国进出口分别增长2.9%、12.6%。禽肉、纺织品、化工产品出口合计增加3.2亿元,拉动全部出口4.5个百分点。组织参加重点国际展会30场,意向订单约5亿元。

增进民生福祉 夯实发展根基

5月20日,走进高新区顾官屯镇兴隆村美丽工坊,仿佛闯入一个色彩斑斓的手作世界。展架上,孤独症患者家属罗秀玲和工友们用毛线钩织的向日葵灿烂绽放,“柿柿如意”挂件精巧灵动,各式文创产品琳琅满目。

“以前因为要照顾患有孤独症的女儿,根本没有办法外出工作。现在我的女儿在小海豚学校可以学一些简单的手工,而我也在美丽工坊找到一份工作,每月能有3000多块钱的收入,生活有了很大改善。”美丽工坊的员工罗秀玲开心地说。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以来,聊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与经济增长紧密相连,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3.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9.4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民生支出103.1亿元,同比增长18.7%,占总支出比重为74%,较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65元,同比增长5.4%,比2024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

“招聘会企业多、岗位全,各行各业都有,其中很多岗位我都很中意,确实为我们就业搭建了桥梁。”在今年2月份举办的聊城2025年“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上,自潍坊毕业返回家乡求职的周佳佳和相关企业初步达成了就业意向。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环境是最普惠的福祉,安全是最根本的底线。今年以来,聊城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强就业公共服务,就业保持平稳。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13万人。开展“春风行动”“直播带岗”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95场次,提供岗位13.5万个。发放稳岗扩岗资金913万元、创业担保贷款4.45亿元。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一季度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64天,同比增加4天。国控考核断面全部达标,优良水体比例100%。东昌湖成功入选国家级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全市完成造林面积2879.2亩,村庄绿化提升251个。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欠薪维权渠道进一步畅通,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应用不断深化。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经济运行平稳起步,发展态势向新向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奋进中的聊城,正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从严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深入践行市委“6293”工作思路,进一步深化“提标提速提能力、敢闯敢干敢争先”,以作风深化筑牢改革根基,以实干争先激发创新活力,加快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奋力谱写聊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5-05-22 ——聊城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69975.html 1 向新,向好,向未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