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法治为群众撑起“温情伞”
——聊城市检察机关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工作走笔
■ 本报记者 王军豪
本报通讯员 王凯忠 陈换林
“我的妻子成为植物人十年了,要是没有政府、检察院还有咱们协会的帮助,我们真撑不到今天。”近日,在聊城市检察机关推进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工作观摩活动访谈现场,交通事故受害人华某的丈夫讲述着司法与社会无缝衔接救助模式给自己家庭带来的巨变。
近年来,聊城市检察机关紧盯高质量发展目标,推动“白云热线”创新发展,完善“1+N”司法救助模式,创新构建“司法救助+社会救助”协同机制,通过跨部门协同发力、多维度精准帮扶,有效破解因案致困难题,用法治为百姓撑起“温情伞”。
“及时雨”润泽困境之家
时针拨回2015年初冬,华某因交通事故不幸成为植物人。事发后,肇事方仅支付了2万元的赔偿费用便无力赔偿。面对巨额的医疗费用及两个需要抚养的未成年子女,受害人家庭陷入困境。
司法救助的“及时雨”很快降临。高唐县检察院在办案中了解到上述情况,迅速启动司法救助“绿色通道”,省、市、县三级联动,将6万元救助金送到了华某的病床前,并联系县扶贫办为其办理了低保,开启了“司法救助+社会救助”的爱心接力。
面对司法救助形式单一、后续帮扶不足的情况,高唐县检察院联合县乡村振兴局、妇联、残联等12个部门共同签署《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实施方案》,实现了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治”,从“一次救助”向“全程帮扶”转型升级。与县司法局牵头成立“涉诉援助协会”,汇聚爱心企业、个人会员,设立专项基金,自2022年7月成立以来,共募集资金近20万元,发放涉诉救助专项基金15万元,为后续社会力量救助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
华某的家庭在司法救助与社会帮扶的接力中展现出生机,涉诉援助协会企业奥克特集团和两级检察院定期为华某送去生活必需品和救助基金,涉诉援助协会为华某大女儿定制了电商成长计划,教体部门为二女儿落实相关帮扶政策,涉诉援助协会律师全程给予免费法律援助,县卫健局康复专家上门指导按摩……
该案是全省入选最高检“优秀国家司法救助案例”的唯一案例。从司法救助金的雪中送炭,到社会多元帮扶织就的保障之网;从企业伸出的援助之手,到执行程序重启的法治回响,这是聊城市检察机关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工作的温暖注脚。
“连心桥”串起帮扶同心圆
“司法救助不是检察院的‘独角戏’,而是多方协奏的‘交响曲’。”2021年至今,聊城市检察机关联合乡村振兴、残联、民政、教育等部门会签协作机制,打通救助“绿色通道”。
赵某春便是受益者之一。检察官在办案中发现,这位因工伤截肢的农民不仅要负担假肢费用,还要供养两个残疾子女。短短两周内,检察、民政、残联三部门联动,为他安装了智能假肢,改造了无障碍住房,更通过“如康家园”就业基地定期配送手工活原料。如今,赵某春增收800元,逢人便说:“司法救助让我重新‘站’了起来!”
“画好帮扶救助的‘最大同心圆’,必须内外联动找准‘最大公约数’。”聊城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贾富彬介绍。近年来,聊城市检察机关不断健全常态化联席会商和信息共享等机制,强化多部门联动,通过开展心理疏导、就业指导、家庭教育指导,落实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多元化社会帮扶,量“案”定做救助方案,及时回应救助对象多元化需求,让救助这件好事更好、实事更实。在退役军人张某林司法救助案中,检察官为其协调民政临时救助金、残联康复服务及社区监护支持,制定了“一案三策”帮扶方案。
“两年多的时间,我深切感受到,检察院与咱们的职能部门和爱心企业,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高唐县人大代表、服务乡村振兴检察联络员、梁村镇茶棚村党支部书记徐清明说。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温暖实践
下透“及时雨”、搭实“连心桥”,完善“1+N”多元化救助模式,不仅是此次现场观摩活动的落脚点,也是聊城市检察机关深化“白云热线”创新发展的生动写照——
聊城市检察院发挥结亲救助功能,创新开展“检察为民办实事”志愿服务送温暖活动,全市检察机关党支部结对帮扶涉案农村困难家庭81户180人,帮助解决实际问题52个,5个党支部获评“市直结亲示范党支部”。
东阿县检察院研发“车辆安全统筹”数字模型,从源头破解交通事故赔偿难问题;莘县检察院推行“救助+回访”工作机制,因人因案施策把帮扶做实、把举措做细;阳谷县检察院聚焦重点群体,研发司法救助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确保真正救在“点”上、“助”在心里;东昌府区检察院巩固拓展“上门”救助的经验做法,让群众“不跑腿”高效办成事;高唐县检察院构建“三库一档”数据共享链,通过政策库匹配资源、人群库锁定对象、案例库指引路径、档案库跟踪效果,打破救助政策信息孤岛……
当司法救助金从法律文书变为手中的希望,当社会力量从分散行动转为系统发力,这就是新时代“枫桥经验”最温暖的实践!
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334件、发放救助金316万余元,全面传递党委政府温暖。相关制度获评全省涉法涉诉信访优秀制度成果,经验做法被最高检转发。今年,聊城市检察机关以“司法有爱、救助无‘碍’”专项活动为抓手,创新构建“五结合”救助体系,为35名残疾人发放救助金37.5万元,让司法救助从“输血”走向“造血”。
“在落实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前提下,全市检察机关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团结引领更多社会力量,下透‘及时雨’、搭实‘连心桥’,在既‘亲’又‘清’的基础上推动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有效衔接,及时回应救助对象多元化需求,让救助这件好事更好、实事更实,最大程度传递司法温情。”贾富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