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施“聊智哺乡”行动,我市——
激活区域医疗发展引擎
本报讯 (金增秀 周长才) “以前对去医院就诊有些打怵,现在社区经常举办义诊活动,一些头疼脑热之类的小毛病能及时得到治疗,很方便。”5月21日,东昌府区居民李凤霞表示。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实背景下,如何破解基层医疗技术短板,是卫生健康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近年来,聊城市以“聊智哺乡”行动为突破口,通过整合在外医学专家资源、搭建技术共享平台、创新人才引育机制,走出一条“借智赋能、以才兴医”的特色路径,彰显了以人才驱动创新、以创新反哺民生的实践智慧,进一步激活了区域医疗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借智而治,技术共享打破医疗资源壁垒。“聊智哺乡”行动运行柔性引才机制,通过建立175人的在外医学专家智库,精准对接全国顶尖医疗资源,将“专家下沉”转化为“技术落地”。例如,聊城市传染病医院引入陈海泉教授工作室后,胸外科四级手术占比提升至60%,同时,创新开展多项高难度手术,患者无需远赴北上广即可获得顶级医疗服务。这种“技术反哺”的模式,以技术共享替代资源争夺,形成跨区域医疗协作网,目前,辐射河北、河南等10余个省市,惠及患者2.1万人次,冀鲁豫三省交界区域医疗高地优势进一步凸显。
借智而为,合作模式提升区域医疗能级。“聊智哺乡”行动践行汇智赋能策略,体现了从单一技术输入到系统能级提升的跨越。通过创建院士工作站、专科联盟等22个合作载体,构建了“专家领衔—团队协作—学科升级”的立体化发展框架。例如,与18所高校共建人才联络站,推动高校、医院、专家三方联动,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聊城医务人员提供参与国家级课题的平台。泰山学者肖以磊团队成立聊城市中草药及植物细胞外囊泡研究与转化应用中心,目前该中心已获5项国家发明专利。同时,构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全链条服务模式,形成“以才兴产”的示范效应。
借智而育,人才链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聊智哺乡”行动推行人才孵化模式,通过实施十百千万强基固本工程,聊城将在外专家资源转化为本土人才孵化器。一方面,以“书记院长直播带岗”等创新形式吸引高层次人才,2024年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424人;另一方面,通过“首席专家制”“引才伯乐奖”等政策,培育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拔尖人才。通过“以智育智”的良性循环,形成“专家引领—骨干支撑—全员提升”的人才梯队,既激活本土人才潜能,又解决了基层引才难的困境。
“聊智哺乡”行动,以需求为导向,以机制为保障,以协同促共赢,从“输血”到“造血”,从“帮扶”到“共生”,通过人才振兴推动健康公平,将医疗技术创新转化为百姓健康福祉,这是聊城卫健系统给予水城人民的温暖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