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黄河文化 汇聚育人合力
——阳谷县寿张镇小学探索思政教育新模式
■ 刘德策 赵欢欢
5月27日,阳谷县小学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暨“黄河之约”思政育人展示活动在寿张镇小学举行。本次活动以“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华夏文明”为主题,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将黄河文化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非遗进校园,文化传承焕新彩
“拉起咱们的夯哟,嗨呀嗨呀!”活动现场,黄河夯号声震耳欲聋。黄河夯号是寿张镇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本身所散发的团结、拼搏、勤劳等优秀品质与思政教育目标一致,在与传承人不断交流沟通后,学校将这一非遗项目引入校园,形成课程,让学生做黄河夯号和黄河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在黄河非遗展区,阳谷泥哨制作现场吸引了与会嘉宾的目光。阳谷泥哨是一种用黄河胶泥捏制而成的吹奏乐器,其发音清脆嘹亮,委婉动听。孩子们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指导下制作泥哨,古老的民间技艺在孩子掌心绽放出新的生命力。那清脆的哨音,既是黄河先民智慧的回响,也是新时代少年与母亲河的深情对话。
学校还聘请阳谷黄河河务局“高技能人才”王士磊为校外科技辅导员。他采用“理论讲解+视频展播+实物展示”的方式,为学生介绍凹凸性连锁式吸水自膨胀防汛沙袋、智慧多功能超声波害堤动物驱赶车等创新项目。这些项目不仅拉近了黄河治理与学校人工智能课程的联系,还在学生心底埋下了守卫黄河、热爱自然的种子。
跨学科融合,黄河文化育新苗
“寿张镇黄河文化研学基地去年接待学生800人,今年比去年增加了15%,如果今年的人数比明年少8%,那么明年预计接待多少人?”现场学生讲题环节,一个个与当地文化结合的习题引起大家的关注。寿张镇小学以“以河润心、以河铸魂、育好黄河娃”为理念,打造了“黄河文化+”思政课程群。学校打破学科壁垒,将黄河文化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育教学特点,各年级组、各学科教研组采用个人研究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形式,对全学科教材中的典型课例进行黄河文化与思政的双重融合。
在语文课上,大禹治水的精神激励孩子们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美术课上,师生在领略黄河母亲雕塑的慈祥与温柔中,体会她给予中华民族的生机与希望;音乐课中,学唱《保卫黄河》并探究其历史背景,感悟黄河精神带给时代的磅礴力量。通过跨学科融合,黄河文化不仅融入了教材和课堂,更在潜移默化中滋润了学生的心灵。
活动育人,黄河精神铸魂魄
“黄河之约”思政育人展示月系列活动是寿张镇小学黄河文化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将今年5月定为展示月,并于4月28日举行了启动仪式。本次活动包括黄河知识启蒙周、环保行动实践周、黄河文化体验周、黄河文化评比展示周、黄河文化汇报展示周五个方面。
在黄河知识启蒙周,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聆听讲座,深入了解黄河的历史与文化;在环保行动实践周,学生们走进社区、田野,开展环保行动,树立环保意识;在黄河文化体验周,学生们参与黄河非遗制作、黄河主题绘画等活动,体验黄河文化的魅力;在黄河文化评比展示周,学生们通过合唱比赛、书写比赛、讲故事比赛等形式,展示自己对黄河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在黄河文化汇报展示周,学生们用精彩的表演和作品,向全校师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通过“黄河之约”思政育人展示月系列活动,寿张镇小学的学生们不仅深入了解了黄河文化,更在实践中树立了环保意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坚定了文化自信。学校将继续深化“黄河文化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研究,完善黄河文化课程体系,探索黄河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新路径、新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黄河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