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新景

■ 本报记者 王军豪

本报通讯员 曹心怡

风吹麦浪,遍地铺金。6月6日,茌平区冯官屯镇大高新村,4台收割机驰骋在连片麦田里。“合作社整合零散农机,统一调度,每亩能节省30元!”农户孙学研擦着汗笑道。

孙学研提到的合作社正是该村党支部领办的万福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该合作社将辖区农机统一调配,为900亩地提供收割、运输、播种“一条龙”服务。

伴随着阵阵轰鸣声,一棵棵麦秆被卷入机器,脱粒后的麦粒如金色瀑布般流入运输车辆,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丰收的喜悦从田间蔓延至街巷。杜郎口镇唐槐公园已铺开耀眼的金黄。镇政府启动“公共晒场共享计划”,腾出文化站广场、村党支部大院、鲍庄村四纵四横道路等5万平方米公共空间,破解晒粮难题。“干部帮着翻晒,比在自家院子里晒粮还踏实!”村民王秀兰挥动木锨说道。

助农服务全力“守护”着农民的丰收梦,科技的加入则为丰收注入更强劲动力。

在冯官屯镇的万亩示范田中,水肥一体化智能系统大显身手。该系统通过北斗导航精准规划路径,实现水肥精准输送至麦根,较传统灌溉方式节水3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至60%以上。“精准调控让每亩地多收了一百多斤粮!”种粮大户所伟伟笑容满面地说。

与此同时,胡屯镇3台搭载北斗导航的联合收割机列队前行。“系统自动规划最优路径,跑直线、控间距全交给卫星,作业效率提升了近40%!”农机手李振山告诉记者。

科技与服务双轮驱动,茌平区麦收工作高效推进。该区多措并举,加大农机调配力度,保障作业需求;及时发布气象预警,助力农户避雨抢收;提供精准农技指导,强化技术支撑,全方位为麦收保驾护航。

2025-06-10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0862.html 1 麦收新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