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细化服务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
——东昌府区持续擦亮“海棠花红”党建品牌
■ 本报记者 张洁
本报通讯员 于继镔 王新
流动人口占比高、治理诉求多元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问题。东昌府区以“海棠花红”党建品牌为引领,探索形成组织扎根小区、服务覆盖楼栋、温暖直达家门的治理新范式。
东昌府区闫寺街道海棠社区香格里小区建于2009年,有居民楼20栋,居民1274户共3500人,其中流动人口占比43%。小区党支部自2017年7月成立以来,通过党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治模式,将党支部阵地建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我们聚焦停车管理、环境整治等居民关心的‘小事’,用‘民声议事亭’听民意、‘我想夸夸你’传温情,靠矛盾调解室化纠纷、借社区宣传栏亮政策。现在我们小区矛盾不出门、问题就地解,邻里互助、党群连心,切实把党的温暖送到了每家每户。”香格里小区党支部书记李风莉说。
东昌府区以开展“敲门行动”为抓手,深入挖掘小区党员资源,整理小区居民档案,摸排在职党员,选树模范典型,通过事迹巡展、故事宣讲等形式,打造“信义双榜”激励机制,以“好人之风”促“治理之风”,社区志愿服务参与率达85%。高效利用“香格里议事亭”“口袋广场”边等角地,破解公共空间管理难题。同时,针对“一老一小”推出“朝夕双线”服务,面向老年群体开设“文化书院”,针对少儿群体开设“非遗课堂”、亲子读书会等特色活动,创办“不关门的活动室”解决家长看护难题。
“一楼有舞蹈室,二楼有儿童游乐设施,我每天来这里跳舞,孩子也可以来玩,特别方便。”社区居民王凤云告诉记者。
东昌府区以党建为引领,将党支部嵌入各个小区,持续擦亮“海棠花红”党建品牌,开发邻里学特色课堂项目,形成“群众点单、能人接单、支部评单”闭环,联动共建单位提供义诊、助老等公益服务,实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日日有温情。
“我们推动党支部与业委会联动,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凝聚多方力量,推动党员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在环境美化、安全巡查、便民服务中主动担当。以‘信义双榜’激发居民自治热情,用‘五方议事’‘三巡三改’破解停车、环境等12类难题;成立‘能人库’培育自治队伍,实现服务闭环,让小区治理既有速度又有温度。”闫寺街道海棠社区党委书记吕晓华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