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上发力、线上延伸、面上成势,聊城——
“点线面”协同推动工业经济发展
本报讯 (记者 王培源 赵琦) 6月30日,在冠县鑫昌纺织20万锭高档气流纺项目车间,奔波忙碌的纺织工被一台台智能机器取代。“该项目采用行业最新的物联网技术,可实现连续化生产、质量在线监测、温湿度智能调节。未来,企业将努力打造国内首家新型气流纺智慧工厂,为纺织行业动能转换蹚出一条智慧转型之路。”冠县鑫昌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郭安波说。
聊城以聚力“点线面”协同为突破口,在培育优质企业、强化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等方面精准发力,全力推动产业机制重塑、工业经济“破浪前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打造企业方阵方面,聊城“点对点”对接重点企业需求、挖掘增长潜力,同时注重培育企业“二三梯队”,围绕中小企业扩量提质增效,将支持科研及技术人员创业、个转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等工作贯通起来,进一步扶持企业扩容倍增、做大做强。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支撑,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产业发展的保障。聊城以“链长制”为有力抓手,以项目突破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为重点,在“线”上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在今年4月召开的2025聊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合作大会上,全国90余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代表参会,现场签约重点合作项目13个,总金额达80亿元。其中,总投资35亿元的新能源商用车及乘用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建设项目备受瞩目。该项目聚焦前沿技术攻关,深化产业链协同创新,致力于构建更具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生态圈,为聊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制造业的繁荣发展,往往源自对工业细节的精雕细琢。轴承,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机械部件,实则是整个机械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支撑。在全国轴承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临清无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目前,临清有轴承企业5100余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2家,能够生产上万种型号的轴承,产业集群在全国享有盛誉。
当前,聊城市的制造业集群多处于地域型、初始型集聚阶段,存在较为严重的“内卷”现象。为改变这一状况,聊城将把重点放在“建群”上,聚焦优势产业,通过动态梳理产业链图谱,推动优质中小企业卡位入链,着力构建“一城一镇一廊带”产业发展新格局,确保产业集群效应更加凸显。同时,将开发区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主战场,推动开发区聚焦产业招商、项目建设,塑强产业集群发展载体,为产业集群的壮大提供坚实支撑。
聊城正通过“点线面”协同,在工业产业机制重塑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努力构建起更加完善、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