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专题
放大+  缩小-   默认o

业态燃活力 水城夜未央

——夜聊城的“‘留’量密码”

东昌湖水上演艺实景演出

位于高新区九州洼月季旅游景区的“云野湖畔·城市营地”

市民在位于米市街的时予餐厅用餐

游客在古城北大街参观非遗面塑

■ 本报记者 张英东 刘男

“夜经济”,是城市繁华的生动注脚,也是衡量城市活力和消费潜力的重要标尺。2023年4月,聊城市出台《关于推进夜间经济繁荣发展的十条措施》,以“夜享水城”品牌建设为核心,构建“一核六圈多点”发展格局。经过两年实践,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实现了从“概念提出”到“场景落地”的跨越。

聊城的夜,何以这么火?如何更火爆?

多维发力

构建“夜经济”生态体系

每当夜幕降临,霓虹灯牌在暮色中亮起,聊城的“夜经济”商圈、特色夜市便迎来一波又一波人潮。百大、振华、万达、当代等核心商圈延长营业时间,米市街、东关街、月季里等美食街区散发“聊城味道”,小朋友们喜笑颜开、追逐打闹,姑娘小伙高举手机、记录生活。

游古城、赏美景,逛商场、品美食,读好书、健步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我市的“夜经济”已逐渐形成涵盖夜游、夜购、夜食、夜读、夜健的“五夜”消费矩阵。

东昌湖,聊城的城市地标,“夜享水城”品牌的核心区域。聊城市文旅集团紧跟时代潮流,积极探索系统化、多维度的产业模式,因势利导打造特色优质夜间文旅项目,推出了以“夜游东昌湖”为核心的夜间文旅产品。

聊城的夜,既有文化的厚重,又有年轻的心跳。市文旅集团创新“游船+”经营模式,新增夜游产品水上实景演艺“聊城船说”,惊险刺激的水上杂技、充满地方特色的舞蹈等文化休闲娱乐活动,将乘船夜游、水上演艺及水舞光影秀三者融合,广大游客能够第一视角、沉浸式体验江北水城独特的文化魅力。市文旅集团编排设计了激情水鼓、特技威亚、特色舞蹈等真人演艺节目,满足游客多元化的观演需求。

在推动“夜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市十分注重加强对夜市的规范管理,努力为摊主和市民营造一个整洁、安全、有序的氛围。记者走进开发区久和夜市,发现这里尽管人潮涌动却井然有序,烟火气里叫卖声此起彼伏,摊主们在规定区域内支起摊位,市民们自觉将垃圾投入垃圾桶。这种规范化的发展模式并没有削弱夜市的特色和魅力,而是提升了夜市的形象和品质,也提升了摊主和市民的幸福感、满意度。

业态叠加

打造全时段消费场景

传统单一餐饮模式的“夜经济”已难以适应当前人们消费的多元化、精细化诉求,必须以“业态+”理念开辟新赛道。市文旅集团持续创新培育多类型夜间消费场景,目前水上古城景区共有夜间消费体验项目百余个。其中,斑马、栖游、木吉他音乐等酒吧十余家;全国甲级民宿1家、山东省级五星级旅游民宿6家,其他民宿6家;趣墅轰趴派对馆、瞻云馆相声大会等文化娱乐类业态十余家;东昌湖鱼馆、青岛啤酒1903餐吧、水云间湖上餐厅、鹊华楼等餐饮30余家;中东欧之家、冠县灵芝体验馆等商店10余家。

精彩的活动在夜间轮番展开,丰富的业态让男女老少皆能乐在其中。夜间消费从年轻人群的狂欢变为全民共振的乐章,无疑将成为驱动城市发展的活力引擎。我市对东昌湖沿岸、古城周边景观进行亮化升级,打造绚丽湖城夜景。以夜游项目为核心吸引力,让游客用最美的视角沉浸式打卡江北水城夜景,通过“过境旅客”向“过夜旅客”“一日游”向“多日游”的转化,引导形成夜间消费引力并带动周边餐饮、住宿、购物、休闲等业态的全面发展,形成区域夜间文旅经济发展集群,助推聊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全产业链消费升级。

根植于文化,是“夜经济”发展的长远之道。我市积极探索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共荣共生道路,将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消费价值,为夜间文旅业态创新赋能。市文旅集团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典故和底蕴,利用东昌湖水资源优势,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重磅推出夜间文旅产品“聊城画卷”,以东昌湖为卷轴、以古城墙为背景,把水上实景演艺和大型水舞光影秀融合在一起,形成“城、岛、桥、岸、水”五维光影体验系统,让游客既有文化的震撼,又有视觉的惊艳。

优化提升

探索破瓶颈发展路径

“夜经济”,方兴未艾、日益蓬勃。但也要看到,随着“夜经济”日益多元化、品质化、创新化,我市需要推动“夜经济”向文旅、科技、演艺等多业态融合发展,以新“夜”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夜经济”的生命力在于持续创新。近年来,国内多个城市通过差异化发展路径,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夜经济”模式,如重庆洪崖洞的立体山城夜景、西安大唐不夜城的盛唐文化沉浸体验、长沙文和友的复古市井怀旧空间等。这些成功案例,为聊城“夜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重庆洪崖洞作为全国首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之一,已成为山城夜景的经典代表。其成功关键在于将独特的地形地貌与巴渝文化完美结合,创造了多维立体的消费体验。洪崖洞保留了传统建筑特色,同时通过创新的灯光设计和业态规划,成功将“老重庆”文化转化为年轻人喜爱的消费场景,形成了完整的夜间消费生态链。我市可借鉴洪崖洞的立体开发理念,充分利用东昌湖水域和古城墙的立体空间,打造多层次夜游线路,进一步提升“聊城船说”水上实景演艺和水舞光影秀的文化深度和体验丰富度。

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以盛唐文化为主题,通过全方位沉浸式体验设计,成功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产。大唐不夜城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创新演艺体系,如“不倒翁小姐姐”“石头哥”“悬浮兵马俑”和“李白”等IP形象,通过抖音等平台迅速走红,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抓手。我市可学习大唐不夜城的文化活化方法,深入挖掘聊城作为运河重镇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演艺项目和互动体验,加强“聊城画卷”光影秀和古城墙背景演艺项目的参与性和传播性。

长沙文和友以全旧物形式还原老长沙社区景观,创造了沉浸式怀旧消费空间,已成为长沙“夜经济”的代表和“城市会客厅”。文和友的商业模式核心在于场景化体验和超大空间的打造,并用市井文化内容和美食予以包装,实现了“可以吃的城市IP博物馆、一座可以玩的餐饮游乐园”的定位。我市可借鉴文和友的场景营造理念,在古城或运河沿岸打造具有聊城特色的怀旧空间,如“运河记忆”主题街区,集合聊城及周边地方美食,对米市街、朱雀街等美食街区进行系统性场景设计和文化包装,形成“舌尖上的聊城”体验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未来,我市应探索构建“政策保障—场景创新—产业协同—治理现代”的闭环体系,推动“夜经济”从“餐饮集聚”向“文化体验”、从“政府主导”向“市场驱动”、从“粗放管理”向“精准治理”转型,真正将“夜享水城”打造成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的核心支撑。

记者手记

提档升级,让聊城越“夜”越精彩

夜市烟火升腾,商圈流光溢彩,霓虹闪烁、热闹不减,吸引众多游客……越来越热闹的夜间消费场景,成为聊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夜经济”的多元和包容让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们相遇,人头攒动下是“诗”和“远方”的美好联结,也是拉动消费的新引擎。7月5日晚,第三届啤酒节暨青啤畅饮聊城夜宴嘉年华活动在铁塔商圈盛大启幕。此次活动以“醉美铁塔 畅享啤韵”为主题,通过啤酒文化、特色美食、精彩演出、互动体验的深度融合,为市民和游客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的夏日夜间消费盛宴,也为铁塔商圈夜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夜市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体现出“夜经济”产业化、专业化、品质化的发展方向,也反映了大众消费需求不断升级的新趋势。我市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在东昌府区北城新区核心发展区域,规划建设了“大聊之城”文商旅综合体,通过设置不同的业态内容和经营主题,满足广大市民游客的全业态全客层消费需求。

繁荣“夜经济”,服务好消费者是关键。让“夜经济”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一道经济课题,也是一道治理考题。日前,东昌府区人民政府发布通告,将对铁塔商圈进一步科学优化商业布局,精准补充经营业态,合理划定规范经营区域,规范夜市摊点经营秩序,力求实现市场主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夜经济”一头连着居民生活,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点亮“夜经济”要全盘考虑,不能“摸黑走路”。一方面,要强化系统思维、长远思维,平衡好发展与规范的关系,构建完整的服务链条、标准的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夜经济”消费内容供给,在文化体验方式、文旅IP打造上推陈出新,形成特色鲜明、场景多元、贴心暖心的“夜经济”模式,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发展“夜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消费者参与,多方合力、协同共治。只有因地制宜、积极创新、凝聚合力,在对接消费需求上出实招,从精细化管理层面下功夫,运营有深度、政策有准度、服务有温度,方能让“夜经济”不断绽放新光彩、释放更多红利,为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2025-07-07 ——夜聊城的“‘留’量密码”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2532.html 1 业态燃活力 水城夜未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