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老”变“享老” 幸福有依靠
——狮子楼街道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走笔
■ 本报记者 钟伟
本报通讯员 郭云鹤
养老服务是民生工程,关系千家万户。
截至目前,阳谷县狮子楼街道60岁以上老年人达7000余人,占辖区总人口的13%。近年来,该街道聚焦老年群体急难愁盼,通过优化服务供给、强化智慧支撑、夯实兜底保障,积极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推动“养老”向“享老”转变。
助餐养老暖人心
7月4日中午时分,会丰社区惠风老年幸福食堂内饭菜飘香,前来就餐的老人络绎不绝。“这里环境好,离家近,饭菜可口又便宜,约上邻居来这儿边吃饭边聊天,日子都更有滋味了。”老人们纷纷称赞道。
会丰社区党委书记宋伟介绍,惠风老年幸福食堂由4名社区志愿者运营,坚持公益定位,所有菜品统一售价2元。自运营以来,食堂日均服务约150人次,不仅解决了社区老年人“吃饭难”问题,更成为邻里温情互动的暖心空间。
小饭碗里装着大民生。目前,狮子楼街道已建成老年幸福食堂3处。各食堂不仅严控食品采购、加工等环节,还根据时令、节日及老年人健康状况和口味偏好,及时调整菜谱,合理搭配膳食,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幸福“食”光。
智慧养老提效能
“手腕上的智能手环,每天主动提醒血压、心率情况,还按时提醒吃药。”刘坑村76岁的张玉胡兴奋地向记者展示手腕上的设备。这款手表形状的设备是为老年人量身定制的“智能手环”,不仅能进行日常健康监测与管理,还解决了老人与亲属之间的即时联系问题。
狮子楼街道积极推动电子科技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为空巢老人织密“智慧守护网”。针对辖区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和实际需求,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适老化智能设备和上门服务。配备的语音呼叫器、智能胸牌、智能手环、烟雾感应器等设备,可实现健康监测、紧急呼叫、异常报警等功能。一旦平台数据出现异常,工作人员第一时间通知家属和社区医护人员上门处理,让老人生活更便捷、子女更安心。
居家养老享品质
“一有啥事,打个电话就有人上门,平时也总来关心我生活上有什么短缺的,就跟家里人一样。”家住文昌街的特殊困难老人席东环独居在家,还患有基础疾病,街道工作人员经常上门探访,让她感觉到晚年生活并不孤单。
空巢、独居、留守、失能等特殊困难老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诸多实际困难,尤其是居家安全风险不容忽视。为此,狮子楼街道将特殊困难老人探访关爱服务列入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加大兜底力度。
该街道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机构等资源,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多元化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理发、助餐、助洁等日常生活照料;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提供定期上门健康监测与用药指导;同时常态化开展心理慰藉、精神关爱服务,全方位守护老人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