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专题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o

一伞撑开晴与暖

——“党媒进社区”活动走进临清济津社区

活动现场演出精彩纷呈

义诊现场

■ 文/图 本报记者 夏旭光 张承斌

7月9日上午9点,蝉鸣声尚未穿过柳梢,临清市青年路街道济津社区阳光财富城一楼已是人声渐沸。鲜红的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志愿服务绶带,与鲜亮的“文化资源达基层 移风易俗在行动”横幅交相辉映,为热闹的商城平添了几分庄重与期许。

9点30分,由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聊城分公司、临清市委宣传部以及临清市青年路街道党工委联合举办的“文化资源达基层 移风易俗在行动——党媒进社区”活动在此正式拉开帷幕。将满载政策春风、服务暖流与民生关怀的“大篷车”,径直驶入了社区的“心脏”地带。油墨的清香与义诊艾草的微辛在空气中交融,掷地有声的政策宣讲与居民会心的笑语呢喃交织共鸣——一场党媒与社区的深度“约会”,在济津社区温润铺展。

清风拂巷,文明深植心间

“移风易俗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实际行动去践行的责任……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共同抵制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让济津社区成为一个更加文明、和谐、美好的家园!”济津社区居民代表徐英的声音清亮而坚定,如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漾开圈圈共鸣的涟漪,化作一片热烈的掌声。这份从邻里街坊心底流淌出的文明倡议,早已化作200份承载共识的彩页,由志愿者传递到更多人手中,让移风易俗的种子在街谈巷议中悄然萌发。

移风易俗,绝非一纸空文,更不是悬于墙上的口号。在宣传摊位前,工作人员正将文件里的语句“翻译”成带着泥土芬芳的家常话:“瞧瞧咱社区老张家嫁闺女,彩礼就图个喜庆,象征性走了个过场,省下的钱,小两口添置了书架,购买了新图书,闻着满墙的书香,日子过得多实在!”这些沾着晨露、带着烟火气的身边故事,让移风易俗的理念瞬间可触、可感、可亲。居民张建平抚掌感慨:“以前啊,面子像座山,硬撑着场面,心里那份累只有自己知道。如今社区带头破旧俗,无形的压力卸下了,邻里间的人情味儿越发浓密了。”

社区精心编排的文艺会演,成为文化抵达“最后一米”最动人的注脚。歌舞戏曲唱响了移风易俗的时代新风,舞动了邻里守望的和谐乐章,引来满堂喝彩。居民张珊珊高兴地说道:“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好的节目,党的好政策也讲得透亮明白,这热闹劲儿可比电视里鲜活多啦!”

“我们文化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成效显著。28个部门的业务、人才等资源已下沉至6个社区,涵盖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并按居民需求精准配送。卫生健康部门组织专家义诊、开展健康讲座;教育部门安排教师开设课外辅导等,组建了60余人的义务红娘队伍,以其单身青年信息库,定期组织线上线下相亲活动,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福利,提升了获得感与幸福感。特别是济津社区,坚持把群众的‘关键小事’办成‘暖心大事’,创新‘核’‘合’‘何’‘和’‘阖’等五字诀,打造了全龄段、共享式的十分钟优质生活圈。”青年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侯德昆讲述着街道如何将优质文化资源如春雨般“沉”入社区肌理,又如何以润物无声的巧思,引导居民告别陋习、拥抱时代新风的过程。

当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主任朱国方,临清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东平等领导,将一把把印着报纸版样、寓意守护的“夏季防护伞”,郑重递到居民手中时,那伞便有了双重象征——它不仅撑开一片遮阳避雨的物理荫凉,更在精神的原野上,为心灵撑起了一片名为“文明”的朗朗晴空。

“这些面对面的真诚交流、心贴心的周到服务,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党的好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文明新风‘沁入百姓心窝里’,更让大家期盼的幸福生活真正‘近在眼前、触手可及’!建设美好家园,离不开你我携手共进。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出发,革故鼎新、向善崇德,用无数个‘小行动’汇聚成文明发展的‘大浪潮’,共同勾勒出一幅‘家睦邻和风尚新’的美好画卷,让临清热土上处处绽放绚丽的文明之花!”杜东平激动地说。

党媒搭桥,温情脉动指尖

赠伞的余温尚在掌心萦绕,一楼大厅已悄然变身为一座流动的“民生服务港湾”。二十余个志愿服务摊位次第排开,宛如一条条温情的纽带,编织成一张细密而温暖的惠民之网。

“您这脉象,是脾虚湿困了。入夏饮食,贵在清淡,冰镇的食物,少碰为妙。”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谷万里的义诊台前,早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他指腹搭脉,凝神静气,三言两语便点中要害,引来居民一片由衷的赞叹:“到底是省名中医药专家,句句说到点子上!”临清市卫健系统的医护团队带来的免费健康检查,则让专业的健康关怀,跨越了医院的门槛,直达居民家门。

禁毒宣传桌上,毒品的图案和种子以及吸毒的危害让居民们时而惊叹时而愤慨;反诈宣传摊位前,电诈宣传员手持宣传册,向几位银发长者耐心剖析着电诈骗局的精巧陷阱与关键破绽,眼神里满是关切;邮政局的摊位前,工作人员讲述着可以为居民们服务的事项,一本本精美的集邮册吸引了众多目光……

那方承载着期待的“党报热线2921234帮你办”摊位前,老旧小区水管的“叹息”、公共区域路灯的“失明”、孩子们假期无处安放的欢腾……居民的心声被一一捕捉,记者的笔尖在笔记本上疾驰,同时还温言安抚:“您放心,这桩桩件件,我们都带回详细了解,一盯到底!有进展,第一时间给您回信!”这声朴实的承诺,让党报热线不再只是数字,冰冷的电话号码瞬间有了温度,化作扎根社区、直通民意的“连心桥”“直通车”。

“践行社会责任,彰显社会效应,引领社会进步,主流媒体义不容辞。党媒进社区,就是市新闻传媒中心彰显社会责任感的表达和诠释,通过这个活动,进一步密切群众联系,打造网上网下结合、线上线下互动的全方位、立体式、不间断的党媒为民服务平台,让居民尽享精神食粮,激发正能量;而且还能让市民更细致、深入地了解我市推进‘六个新聊城’建设、谋福民生的决策部署,在党委、政府和百姓间架起连心桥!”朱国方感慨地说。

根系深扎,党媒生机勃发

党媒的角色,在这场深入巷陌的“约会”中,被赋予了更深邃的内涵,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去年以来,市新闻传媒中心按照“新闻+政务+商务+服务”的发展方向,从新闻发布端口拓展至党媒综合性移动平台,为社会提供全媒体、全方位、全链条综合服务,打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党媒成为社情民意的“传声筒”,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方面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新闻单位不仅是文化惠民政策的传播者,更要成为文化惠民建设积极的参与者、推动者和服务者,我们要发挥优势、放大格局,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用起来、文化活动火起来、文化服务优起来、文化氛围浓起来,让文化惠民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打通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市新闻传媒中心工作人员道出了这场深刻嬗变的真谛,必须积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践行,融入文明创建、文明新风倡树和移风易俗的宣传,融入为民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从过去单向度的“我说你听”,到如今依托“2921234帮你办”平台,架起沟通的桥梁,协调解决一桩桩、一件件关乎民生的“关键小事”,党媒的根系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汲取着最真实的养分。

活动结束时,阳光正灼热。居民们三五成群走出财富城大门,撑开新伞——这方寸间的遮蔽,正是党媒深入肌理、守护民生的具象隐喻,它所遮蔽的,不只是烈日的炙烤与骤雨的侵袭,更是一片清朗和谐、崇德向善的精神家园。

一个时代的画卷,底色是人心;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精神。只有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寻常百姓家、深入田间地头,让党的主张和意志直通群众,转化为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才能让人民齐心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拼搏奋斗、一往无前。

城市稳步发展,党媒记录见证,二者相伴相随。从病房的宁静、校园的书声,到社区的烟火;从一份报纸的油墨清香,到一条热线的声声回响,再到一场活动的温情脉动,党媒的根系,在一次次躬身抵达中,愈加深厚扎实,与这片土地、这里的人民血脉相连。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在见证聊城发展历史的同时,为聊城的发展注入了最动人的旋律,同时成就着自己的光阴故事。

伞荫之下,根系愈深;新风吹拂,文明弥广。党媒与城市、与百姓的这场深情同行,正步履铿锵,向着民心所向的更深处、更远方,坚定前行。

2025-07-11 ——“党媒进社区”活动走进临清济津社区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2821.html 1 一伞撑开晴与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