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区委旧址再现烽火岁月

■ 本报记者 刘亚杰

6月30日,清晨的阳光穿过古槐枝叶,洒在冠县北馆陶镇一座青砖黛瓦的清代建筑上。在古建筑东侧,一座上下二层的展馆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瞻仰。“这里就是中共鲁西区委旧址。1939年1月15日。中共鲁西党委在西侧的清代县衙内成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纪念抗战时期那段峥嵘岁月,2024年6月,中共鲁西区委旧址纪念馆应运而生,里面记录着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感人故事。

步入旧址序厅,巨大的鲁西区辖区图映入眼帘。地图清晰地显示,其范围涵盖了整个聊城,还包含泰安、德州津浦路以西区域,济宁、菏泽北部及河南、江苏、河北部分区域,战略地位举足轻重。一组主题雕塑更是引人注目:顶部延安宝塔象征党中央的指引,中部光岳楼代表聊城驻地,下方是鲁西区党委旧址及黄河、大峰山等战斗地标。雕塑前排,邓小平、刘伯承、罗荣桓等开国元勋的英姿,与后排张霖之、段君毅等地方领导的身影共同定格了那段并肩御侮的烽火岁月。

1938年11月聊城沦陷,范筑先将军殉国,鲁西抗战危在旦夕。在党中央“派兵去山东”的号令下,陈赓等率部驰援,稳定局势。1939年1月,整合鲁西北、鲁西等特委力量的中共鲁西区党委在馆陶正式成立。

1939年1月至8月,鲁西区党委迅速恢复各级党组织,并迎来关键支援——罗荣桓、陈光率115师近5000人抵达鲁西。两股力量汇合,鲁西军政委员会应运而生。这一时期,日寇疯狂进攻我根据地,鲁西区军民浴血奋战,抗日根据地得到巩固与发展,其中香城固伏击战、樊坝战斗、琉璃寺战斗等尤其著名。为了发展党组织、壮大抗日武装、巩固根据地、打击日寇,鲁西区党委还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对战略战术、工作方式方法等进行了统一部署。著名的斜店辛庄会议、泰西会议、第一次扩大会议等,进一步确立了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坚定了党的领导的战略定力,明确了宣传发动和依靠群众的战略决策。

1939年后,鲁西区抗日根据地发展迎来高潮。与此同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成为根据地建设的重中之重。根据地相继建立鲁西银行,统一货币;实行减租减息,人民群众的负担减轻;大力发展农业、工业、商业贸易,繁荣根据地的经济,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同时,大力恢复发展各类学校教育,繁荣新闻出版业,出版各类图书报刊,成立各类文艺团体,人民群众的思想得到解放。这一时期,鲁西区统一战线工作取得辉煌成就。

在纪念馆二层,一组组记录日伪军暴行的照片触目惊心。1941年6月,泰西军分区后方医院驻肥城县马家堂村,因汉奸告密,被日伪军突袭,96名伤员及工作人员,除5人突围,其余全部被俘或被杀,日伪军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家堂惨案。这一时期,鲁西区遭到日伪军的多次围攻,发生一系列著名战斗,如潘溪渡战斗、苏村阻击战、十里雾遭遇战、塔头村战斗等。其中,十里雾遭遇战击毙日军少将旅团长,受到八路军总部通令嘉奖。塔头村是馆陶的村庄,日军突袭时,遭到民兵的激烈抵抗,双方血战4个小时,40余名民兵壮烈牺牲。

这里,曾浴血奋战的将领更是数不胜数,从刘伯承、邓小平等开国元勋,到张霖之、徐运北、段君毅等地方领导,再到赵镈、赵伊坪等为国捐躯的烈士,他们共同用生命和忠诚挺起了民族的脊梁。

“鲁西区党委具有‘三高’特点,一是组织级别高,鲁西区党委相当于省级;二是在这里战斗过的著名将领级别高,如刘伯承、邓小平、罗荣桓等,都是开国元勋,是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三是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及重大影响,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作为鲁西区党委的诞生地,北馆陶这座运河古镇自古便是人文荟萃之地。如今,这片红色沃土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传统农业镇成功转型,工业园内轴承、纸制品等产业集聚,生态农业园区高效发展,新型社区建设有序推进。历史的烽烟已然远去,但“众志成城、碧血丹心、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精神,依然在这片土地上激荡回响。

2025-07-14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2865.html 1 鲁西区委旧址再现烽火岁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