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个纳凉点照见城市之“暖”

■ 张洁

近日,东昌府区一家肯德基店内老人集体占座的现象引发热议。这些自带茶水、打牌聊天的“银发族”与快餐店的商业氛围形成鲜明对比,暴露出城市公共空间供给与民生需求之间的错位。而就在事件发酵的次日,东昌府区政府发布公告,为市民提供81处免费消夏纳凉点。这一高效回应与应对措施,彰显了城市治理的“速度与温度”,值得点赞。

炎炎夏日,高温难耐,对于老年人来说,寻找一个舒适的避暑纳凉场所是“刚需”。肯德基这类快餐店,地理位置优越,店内空调开放,环境舒适,自然成为了老人们的选择。但老人长时间占座不点餐,也确实给店铺经营带来了困扰。有媒体就此评论:“纳凉式占座”反映了商业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承担了城市公共服务,城市治理相关部门应该考虑如何补位才能在满足更多市民纳凉需求的同时,平衡商家合法权益。

值得称道的是,当地政府迅速回应社会关切,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会驿站、城市书房等公共场所,开放81个免费纳凉点,并可提供义诊、义剪、公益课堂等志愿服务。这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主动作为的责任担当。党群服务中心本就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此时向老人敞开大门,拉近了党群关系;工会驿站平时服务户外劳动者,如今接纳老人避暑,扩大了服务范围,传递出工会组织的温暖;城市书房更是书香与清凉并存,为老人提供了避暑与休闲相结合的好去处……政府此举,既解决了老人的实际需求,又维护了商家的经营权益,更探索出了一条“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供给”的公共服务新路径。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开放免费纳凉点,精准回应了群众的迫切需求,正是以人为本治理理念的生动实践,是公共服务精细化、人性化水平的提升。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类似的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如何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考验着政府的治理智慧。此次事件中,政府能够在短时间内精准施策,源于对社情民意的密切关注与高效响应机制。政府部门应以此为契机,建立常态化的民生需求收集与反馈渠道,提前谋划、主动作为,避免矛盾的积累与激化。例如,在夏季来临前,就可对城市公共纳凉资源进行梳理与调配,通过延长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开放时间,增设社区纳凉点等方式,提前满足市民避暑需求。

2025-07-24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3473.html 1 81个纳凉点照见城市之“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