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加速构建 多项便民服务提质增效
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聊城样板建设成效显著
本报讯 (记者 于新新) 7月31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十四五’发展看聊城”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聊城样板专场。会上,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闫友亮介绍了我市“十四五”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聊城样板工作有关情况。
“十四五”以来,我市谋划了一批战略性、全局性重大交通项目。纵向上北融南接,加快建设雄商高铁,谋划推进临濮、高台高速等项目,畅通京港台大通道;横向上东引西拓,持续放大济郑高铁带动效应,完善沿黄达海大通道,向东融入省会经济圈、济南都市圈,向西深度对接中原经济区、西部大开发,为实现聊城全面崛起积蓄了新动能。
建成内畅外联新通道。济郑高铁开通运营,我市正式迈入“高铁时代”,从聊城西站可直达17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市大外环路建成通车,城市框架逐渐拉大,城区交通压力得到缓解;邯济铁路冠县站客运开通,结束了冠县“有铁路无客运”的历史。“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普通国省道大中修项目55项,新改建农村公路2800余公里,临清、阳谷分别创建成了全国、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十四五”以来,开工建设雄商高铁、信发铁路专用线改扩建工程等铁路项目4个,东阿至阳谷、德上高速临清连接线、济南至临清等高速公路项目5个。此外,聊城机场项目获批立项,临清至濮阳高速、高唐至台前高速、东阿至梁山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突破。“高铁叠加、高速成网、飞机起降”的综合立体大交通体系加速形成。
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效。持续优化升级公交线网,开通了环湖旅游公交、“夜享水城”公交、“红色之旅”公交,新开辟6条高铁公交专线;连续5年实施秋冬季免费乘坐公交车便民政策;搭建了95128出租汽车约车平台,市民实现一键叫车直达服务;在主城区投放共享电单车2万辆,解决了群众关心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统筹农村客运运力富余和农村寄递市场潜力需求,通过资源共享、客货兼顾、运邮结合、融合发展,切实解决群众幸福出行、物流配送和邮政寄递“最后一公里”。茌平区获评全省第三批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实现了消费品从下乡到进村再到入户的全链条畅通,打通了农产品出村进城的便捷通道,拓宽了群众致富增收渠道。
交通行业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机动车经营维修备案、道路运输证配发、年度审验等152项政务服务事项已经实现应进必进,登录“山东政务服务网”或“爱山东”平台实现线上查询、办理。积极推进“跨省通办”,经营性普通货运资格证实现直接申领,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换发、补发、变更、注销等事项均可登陆“道路运政一网通办”或“运政帮”微信小程序线上办理,实现“零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