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生成就大产业

——高唐农商银行全力支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 尹腾淑 于延飞

7月28日,在高唐县清平镇黄河故道的一家花生加工厂门口,一辆货车正准备发往重庆,车身上“高唐花生碎”的红色字样,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这批货是发往一家火锅底料厂的,那边每月要300吨货物。”企业负责人董长洪介绍。

董家跟花生打交道的历史,能追溯到爷爷那辈。“俺爷用石碾子轧花生,一天顶多轧两百斤,还得雇两个人推碾子。”董长洪记得小时候,父亲推着独轮车走村串户收花生。后来,他租下一间旧厂房,花钱买了台二手粉碎机,才算有了个正经作坊。

清平镇的沙土地含钾量高,种出的花生颗粒小、含油量高,磨成碎末后香味特别浓。这个“秘密”被重庆一家火锅底料企业发现后,2018年起双方签定了长期合同。可随之而来的资金压力难倒了董长洪。“花生收购有季节性,秋收后价格最低,必须一次性收够半年的量,500吨花生光本钱就要200多万元。”他掰着手指算了笔账:“除此之外,还要换全自动生产线,从烘干到粉碎全自动化,又是200多万元的缺口。”

因为资金短缺,董长洪跑了几家银行,得到的答复都差不多:“农产品加工风险高,要么用房子抵押,要么找人做担保。”一时间,董长洪陷入了僵局。

转机出现在高唐农商银行与清平镇党委开展的党建共建暨乡村振兴对接会上。那天,清平镇政府会议室坐满了镇上的经营户,高唐农商银行将信贷产品介绍得特别清楚,更让董长洪感动的是,听了他的资金诉求,客户经理第二天来到了厂里。“银行的工作人员蹲在生产线旁看产品,还询问生产工艺。一周后,400万元的贷款就批下来了。”董长洪说。

在包装车间,35岁的工人王娟正把花生碎装进真空袋。她以前在苏州电子厂打工,每月收入不低却攒不下钱,现在离家不到两公里,每月工资能准时到账,还能接送孩子上下学。“俺们村不少人在这里上班的,能挣钱还能顾家。”

傍晚时分,董长洪的花生加工厂里,最后一车花生碎过磅装车,车灯划破暮色往高速路口驶去,在高唐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5-08-01 ——高唐农商银行全力支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3937.html 1 小花生成就大产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