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行走的法治思政课
——临清市创新打造法治思政课品牌
■ 本报记者 李兆宪 李鹏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更是铸魂育人的主渠道。如何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临清市以创新实践给出了答案——构建“运河思政·临清印迹”协同育人体系,搭建起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深度交融的平台,将思政“小课堂”有机融入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
“大白哥哥”展现思政新气象
8月5日,临清市“大白哥哥”未成年人护航中心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小客人”——临清京华中学和明德中学的100名学生代表。在这里,他们聆听了一场生动的法治思政课。
护航中心内丰富的普法资料、生动形象的法治宣传展报、有趣的互动体验设备,让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法治的力量。课堂上,工作人员通过法条解析与典型案例剖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法律的实际运用进行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讲解,帮助学生们树立学法、尊法、守法的理念。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堂生动实用的法治思政课,他们不仅学到了法律知识和安全防护技能,更深刻认识到了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今年以来,临清市积极探索青少年法治教育新路径,着力打造“运河思政·临清印迹”法治思政课品牌,组织学生走进未成年人护航中心等场所,通过普及法律知识、解析典型案例等,推动法治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需要思政课补钙壮骨、固本培元。为确保思政课堂项目落地,临清市建立了“一组两专班”工作机制,整合了文旅、工信、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的资源,建成6个主题工作室,并组建了百人专家团队。目前,临清市已建成37个市级校外实践教学点,组织开展了40余节“校内+校外”思政课,22个试点学校的4000余名学生参与了这些活动。
“模拟法庭”解锁思政新体验
近年来,临清市人民法院、共青团临清市委等相关单位不定期组织学生到学校课堂、审判法庭等场所开展实践活动,将法律条文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生动实践,让遵纪守法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扎根。
7月31日,在临清市大辛庄街道中学的教室里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法庭”——学生扮演的“小法官”敲响法槌,“小检察官”严谨举证,“被告人”低头悔思……这堂由临清市人民检察院开展的“沉浸式”法治思政课,以运河文化为底色,用临清检察的创新实践,为青少年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法治防线。
活动现场,同学们热情高涨,分别扮演法官、检察官、被告人等不同角色,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对一起精心编排的关于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进行了模拟审判。庭审过程中,同学们全情投入,控辩双方你来我往,激烈辩论,生动呈现了案件的调查取证、法庭辩论、宣判等环节,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与公正。检察干警在一旁耐心引导,帮助同学们理解每一项法律程序的内涵,助力同学们更加透彻地理解案件涉及的法律知识。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式,让同学们不再纸上谈兵,而是真切感受到法律在现实中的运行逻辑。
“真没想到一场模拟法庭,能让我对法律的认识从书本跳进现实,这经历太难忘了!”活动结束后,一名同学深有感触地说。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时应势、与时俱进,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模拟法庭”进课堂活动以学生学习、生活、成长为时空场域,正是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创新。该活动以全过程场景体验为方法论指引,让孩子们深入理解法律条文,进而实现育人质效提升。
“运河夜话”播种思政新希望
在小中大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展思政教育,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临清市打破常规思维,整合多方资源,通过面对面交流互鉴的形式,让大中小学各年龄层实现有效分享。
7月29日,在临清市综治中心法治思政工作室里,一场特殊的“运河夜话”热烈展开。临清市明德中学学生组成的“德法学社”,与大学生“知更鸟”志愿团队展开对话,探索“大学+中学”思政教育新方式。活动中,来自各所高校的学长学姐,以“大朋友”身份分享大学生活、研学见闻、志愿服务等经历,用鲜活故事点燃学生们对世界的向往,并传授社会调研技巧。
“在假期期间,我们也将带领明德中学‘德法学社’的同学们一起来开展调研活动,并推动形成政策建议。让青少年的声音传递出大能量,助力全市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临清市知更鸟志愿服务中心理事长云新亮说。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提升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运河夜话”交流活动以志愿活动为媒介,链接大中小各年龄层学生,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为方法论指引,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搭建“互促平台”,通过面对面交流互鉴,增强自信和认识,实现青少年携手向前、守望相助,形成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崭新格局。
全链开发,构建全新育人格局
临清市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借助这一优势,临清市以运河文化为“核心”,开发了涵盖“运河文脉”“红色传承”“科创引领”“乡村振兴”“法治护航”以及“国防长城”六大主题的课程,形成了“校内+校外”“理论+实践”的全链条育人体系。
近年来,临清市依托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持续以“运河思政”为引领,让更多带着“临清印记”的法治教育活动走进校园、深入社区,让法治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扎根,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晴空。这些生动的案例,正是“运河思政”成效的缩影。
“我们将广泛整合各方资源,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青少年安全自护活动,增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安全自护能力,进一步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质效。”共青团临清市委副书记阮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