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群言群语办好群众身边事

——寿张镇“凉亭议事”打通社会治理毛细血管

■ 本报记者 张目伦

本报通讯员 李福来 吕玉娇

蝉鸣声声,树叶沙沙。8月8日傍晚,站在阳谷县寿张镇许庄村的玉米田边,感觉气温相比中午下降了好几摄氏度。随着暮色四合,乡亲们开始三三两两向村头的广场聚集。

“今天我们有两个事得商量一下,一个是有村民反映能不能在村西广场安上健身器材,如果安装,资金怎么来;另一个是村里的微景观打造,看大家有没有好的建议。”这段开场白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说话的是许庄村党支部书记魏玉庆,凉亭内围坐在他周围的是王秀英、许生泉、魏法光、魏玉言、石永亮、石岩彬6名村民代表。他们有的摇着蒲扇,有的搭着毛巾,脸上漾着笑意,说起村里这些大事,语气认真。

“我同意安装健身器材,资金可以让在外能人、村民进行捐赠。”王秀英率先响应。“我也同意,但如果让村民捐款的话,可能给部分群众造成负担。我建议由村集体出资。”许生泉提出自己的想法。“对,对,应该由村集体出资。”石永亮、魏法光附和着,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村民代表你一言我一语,分析了村集体出资安装健身器材的可行性。微景观改造的方案设计、材料收集和施工组织等如何开展,也在“七人组”的讨论中有了答案。

这样的场景来之不易。以前,村民们对公共事务总有些“事不关己”的想法,导致好多该办的事泡了汤,经过近半年的探讨、实践,“大家的事儿大家管”成为共识。2024年5月初,寿张镇开始实施“村民议事会”制度,沙河崖村第一个尝鲜,议事主题为“小田变大田”即土地流转问题。同年9月,当地又搭建了“凉亭议事”“板凳夜谈”等平台,让议事有了场地,村干部带着问题来到凉亭下、走进“会客厅”,曾经的“各扫门前雪”转变为“拧成一股绳”,曾经的“干戈”化为“玉帛”。

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寿张镇在各村建设了“口袋公园”、凉亭等设施。如今,这些场所成为了村民唠嗑的“热炕头”。“以前是干部拿着喇叭喊,现在是大家主动想办法。聚在一起商量事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是71岁的沙河崖村村民蒋景标最真切的感受。

如今,以村党支部书记为会长,村“两委”成员、家族长者、在外能人等为成员,寿张镇67个村全部成立了村民议事会。议事形式分为村民议事例会和“371521”村民会客厅两种:村民议事例会每月召开,集体商议决策村内事务,并公布上月村务、账务、党务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情况;“371521”村民会客厅模式为议事会成员轮流值班,将村民反映的事件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限期处理。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寿张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开展书记月谈、村级服务室提质增效、积分制、“红扫帚”行动等工作。“我们通过村民议事调解纠纷、化解矛盾,集体的事儿大家定;通过服务室提质增效,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积分制转变村风、民风,推动乡村‘德治’‘自治’‘善治’三治融合,形成了增收、服务、自治的村庄发展良性循环。”寿张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雷全鹏表示。

2025年以来,寿张镇累计开展服务室“板凳夜谈”、口袋公园“凉亭议事”等村民议事活动1012次,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矛盾源头化解率达97%,社会事务类热线下降17%。

2025-08-11 ——寿张镇“凉亭议事”打通社会治理毛细血管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4353.html 1 群言群语办好群众身边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