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冀鲁豫平原上的红色坐标

■ 本报记者 张承斌

在莘县大张家镇红庙村,有一处备受瞩目的红色地标——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纪念馆。这里不仅是“莘县平原红色文化长廊”的核心区域,更是一段波澜壮阔革命历史的见证者。

抗日战争中后期,红庙村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冀鲁豫边区党委、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都曾在此扎根。刘少奇、黄敬、杨得志、宋任穷、杨勇、苏振华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生活、战斗,指挥抗日斗争的战略布局。

1941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鲁西、冀鲁豫边两个根据地在莘县红庙村合并为新的冀鲁豫边区。边区党委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民主民生运动,创造了抗战时期贯彻群众路线的典型经验。至抗战胜利前夕,边区下辖12个地委、12个军分区、12个专署,拥有人口近2000万,是当时全国最大也是唯一一个平原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2年5月,旧址保护性开发工作正式启动。如今,这里已焕然一新,成为占地12670平方米的文化旅游景区,由11座古建筑、5个庭院、1个文化广场构成。踏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馆内完整展示了冀鲁豫地区近现代革命历史,莘县及周边地区的文化传统与风土人情也得以生动呈现,反“扫荡”、生产自救、民主民生、减租减息、整风学习以及刘少奇莅临冀鲁豫边区指导工作时的场景被一一再现,让人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和艰苦奋斗精神。

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教育内涵,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收获了诸多荣誉,先后被评为聊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聊城市党史教育基地、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红庙村也先后获评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山东省美丽乡村、山东省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山东省景区化村庄、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等。截至目前,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已接待中央、省、市、县各级参观团队4300余个,参观人数32万余人次,已成为党员了解党的历史、加强党性锻炼、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阵地。

为进一步丰富红色文化内涵,相关部门持续发力,对中共冀鲁豫分局旧址进行了改造提升,重新规划布展刘少奇纪念馆和黄敬纪念馆,让革命先辈的事迹以更鲜活的方式呈现给参观者。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投资8万余元对游客服务中心前广场进行硬化、绿化,安装石凳、石桌,制作红色文化宣传栏,并修建“初心亭”;投资110余万元,在游客服务中心西侧建成占地560平方米的红色主题广场和800余平方米的军事主题展馆,打造集军事文化、革命历史、装备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军事文化体验园和国防教育基地,为游客带来更加多元、深入的红色文化体验。

步入新时代,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纪念馆正以崭新的姿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2025-08-26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5223.html 1 冀鲁豫平原上的红色坐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