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场到餐桌的“智慧守护”

——山东凤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赋能打造全产业链新标杆走笔

■ 本报记者 尹腾淑

初秋时节,走进山东凤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凤祥股份”)的现代化养殖场,看不到传统养殖的脏乱差,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洁的鸡舍、实时跳动的数据屏幕和全自动运行的设备。

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作为中国禽肉食品行业的领军企业,近年来,凤祥股份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引导下,以创新为驱动,以“智慧”为钥,从养殖到加工、从仓储到销售,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智慧安全网”,将传统养殖业与现代食品加工业深度融合,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

智慧养殖

让鸡群在“数字襁褓”中成长

整洁的鸡舍内,技术员通过手机App调整参数,启动水帘与风机,雏鸡在干燥的漏粪板上活动,传感器探头近距离监测鸡群状态,数据实时传输至屏幕。

过去,白羽肉鸡养殖依赖人工经验,温湿度调控不准、饲料投放不均等问题频发,不仅影响鸡群健康,更制约产能提升。面对这样的行业困境,凤祥股份率先推行“公司+自有现代化养殖场”模式,自主研发智慧养殖远程管理系统,将环境控制、供水供料、供电系统与物联网、手机App深度融合。

“系统像给鸡群请了‘私人管家’。更贴心的是,系统能根据二十四节气自动调整参数。”凤祥股份养殖事业部肉鸡生产部经理张建宁说,“过去一人管4000只鸡就忙不过来,现在通过自动化养殖设备和鸡舍环境远程监控,一人能管5万到8万只鸡。而且鸡群更健康,料肉比降低0.1,出栏时间还能提前1—2天,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智慧加工

全程可追溯坚持以“智”取胜

从养殖场到餐桌,加工环节是品质把控的“咽喉”。

在凤祥股份加工中心,每一只肉鸡都要经过“严苛考验”,才能成为合格产品。“每只鸡都有‘电子身份证’。养殖时记录喂料、防疫数据,加工时上传分割、检测信息,扫码就能看到‘从鸡舍到包装’的全过程。”凤祥股份生品事业部生产三部生产总监潘力说,一旦发现问题,能在2小时内定位到具体批次和环节,这就是可追溯的底气。

加工过程的卫生与温度控制直接决定肉品的新鲜度与安全性。传统加工过程中,预冷不彻底、异物混入等问题时有发生,成为食品安全隐患。凤祥股份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以智能化设备和前沿技术重塑肉鸡加工流程,引进荷兰、美国、日本等国的一流设备,通过精准控制与智能管理,构建起高效、安全的食品加工体系。

“我们整个生产过程坚持先进技术和安全生产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自动化、信息化护航产品品质和安全。”凤祥股份客户事业部生产四部经理王杉指着屏幕上的数据流说。正是这样的科技守护与安全管控,凤祥股份通过了BRC、HACCP、ISO9001等三大国际管理体系认证,其全系列产品通过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严苛的层层筛选,连续8年荣膺国家队运动员备战保障产品。

智慧物流

掀起“冷链革命”

“三分品质,七分冷链。”对于生鲜肉品而言,物流仓储是保障品质的最后一道关卡。在凤祥股份厂区内,2017年建成的6000余平方米自动化立体冷库,高14.9米,如同“钢铁巨人”矗立在厂区,捍卫着每一份产品的安全与品质。

库内采用德国进口堆垛机,配合国内领先的氨/二氧化碳复叠制冷技术,氨充注量大幅减少,既保留制冷效率,又提升安全系数。物流管理系统实时监测每辆冷链车的位置、车厢温度和湿度,管理员通过手机就能远程调节,确保肉品从出库到送达全程处于冷链状态。

“过去人工入库要3小时,现在机械手通过托盘芯片传输信号,立体库自动完成入库,效率提升3倍。”凤祥物流中心物流运管部经理王志峰指着屏幕上的库存数据说,“而且严格执行‘先入先出’原则,杜绝过期产品,这是对消费者负责。”

从养殖场的“数字神经”到加工厂的“智能防线”,从冷库的“恒温守护”到国际市场的“品质典范”,凤祥股份正在用“智慧链”重构白羽肉鸡产业链。凤祥股份副总经理孟涛说:“通过打造全科技产业链,我们不仅破解了劳动密集、安全管控难等行业痛点,更证明了现代农业可以通过科技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2025-08-27 ——山东凤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赋能打造全产业链新标杆走笔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5262.html 1 从农场到餐桌的“智慧守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