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起“连心桥” 激发“邻聚力”
——高新区积极探索复合型社区科学自治路径
■ 本报记者 张洁
本报通讯员 贾明鑫
近年来,高新区先锋社区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复合型社区科学自治路径,通过引入社工组织、下沉医疗资源、搭建居民互动平台等多元举措,将社区治理的“独角戏”变为“大合唱”,让居民真正成为家园建设的“主角”,在共建共享中持续提升幸福感,擦亮了“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山东省文明社区”等金字招牌。
夜幕下的社区广场,是邻里温情的生动缩影。8月26日晚,翡翠湾东区广场上的“邻里星光夜”才艺秀热闹开场,太极剑的刚柔并济、体操舞的活力四射、电子琴的悠扬旋律与童声朗诵的纯真烂漫交织,男女老少竞相登台展示风采。这场由社区与社工组织联合打造的活动,不仅是居民展现自我的“星光舞台”,更是挖掘社区“带头人”、激发自治活力的“引力场”。正如聊城市蒲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苏金生所言,活动培育出的志愿者队伍主动参与社区事务,让邻里互动从“偶然相遇”变为“常态互助”,为社区治理注入了鲜活的群众力量。
“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构建,让社区关怀直抵“银龄”心坎。针对空巢老人、行动不便老人的就医难题,先锋社区以志愿服务、医养助老等6大板块为载体,借力市级医疗资源下沉——聊城市肿瘤医院通过“点单式义诊”、24小时家庭健康护理、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等服务,将健康管理关口前移,实现“未病先防、病有所医”。从入户问诊到科学养护指导,精细化的医疗服务不仅解决了老人的实际需求,更让 “社区是家、邻里如亲”的理念落地生根,彰显出社区治理的温度与精度。
党建引领下的“内生式”治理,是社区长治久安的核心密码。先锋社区围绕 “党委领导、区域统筹、多方参与、共筑共建”理念,以“堡垒+”“共融+”“善治+”为抓手,推动服务从“单向发力”转向“联合驱动”:通过“五社联动”平台孵化社会组织,分级分类培育专业服务力量;聚焦助老、助小、助残等需求,链接资源提供精准服务;通过激发居民内生动力,形成“自我服务、邻里互助”的良性循环。这种将“政府主导”与“居民自治”深度融合的模式,不仅为村改社区的规范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更让“幸福家园”从蓝图变为居民可感可及的日常。
从广场上的欢声笑语,到老人家中的健康守护,再到居民主动参与治理的热情,先锋社区的实践印证了一个道理:社区治理的生命力,在于让每一位居民都成为参与者、受益者。当资源下沉与居民自治同频共振,当精准服务与人文关怀双向发力,社区不仅是居住的空间,更成为承载幸福、凝聚人心的港湾,为基层善治写下了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