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区街道
打造民族团结“五融五铸”特色品牌
本报讯 (记者 张英东) 9月2日,记者从东昌府区委统战部了解到,新区街道探索建立“红石榴·新繁星”服务团队,创新打造民族团结“五融五铸”特色品牌,推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融党群情,铸和睦新区。新区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服务群众全过程,依托“会客式”服务窗口和“开敞式”办公环境,拉近党群关系。选配“新繁星书记”29人,帮助协调筹措资金200余万元加装电梯,用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架起民族团结的“连心桥”,绘就各族群众“共居共乐、守望相助”的和谐画卷。
融邻里情,铸友爱新区。新区街道探索“红邻菜单”为民服务模式,采取“线上线下”预约“点菜”的形式,打破邻里间的“无形围墙”。选拔“新繁星楼长”560人,精心培育“生—熟—亲—治”的邻里情,串起民族团结温情纽带,拉近各族群众友爱相处的距离,让小区近邻更近、友情更亲、服务更暖。
融家园情,铸幸福新区。新区街道吸纳少数民族居民进入社区公益性岗位,切实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组建“新繁星志愿服务队”,挖掘“新繁星能人”385人,成立“小修小补维修室”,免费为各族居民排忧解难,以“小维修”传递“大温情”,积极奏响“守望相助、互助共融”的和谐乐章。
融鱼水情,铸平安新区。新区街道建立社区“1+1”帮带机制,配备“新繁星网格员”549人,联合民警先后解决各族群众疑难问题2000余件,帮助回族居民挽回资金28万元,发放党群连心卡、党史明信片等2万余张,引导快递“小哥”通过“随手拍”参与社区治理,形成各族群众团结互助良好氛围,积极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融血脉情,铸大美新区。新区街道在社区“新火聊圆”圆新服务站、万达广场等场所建立新就业群体服务阵地30处,提供临时休憩、免费充电、应急医疗救助等服务。招募“新繁星志愿者”300余人,通过开展志愿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族群众日常,先后涌现出外卖小哥通拉噶、拉面馆老板马成祥等先进典型。同时,引导“新繁星”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循着孔繁森同志的脚步,在各自岗位上如“繁星”般发光发热,服务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