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专题
放大+  缩小-   默认o

阳煦山立 “线”联寰宇

——全市新闻宣传创新实战轮训暨阳谷县全媒体宣传素养能力提升培训侧记

学员向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影视编导与技术系副主任、副教授何德民(右)请教问题

学员积极向授课教师提问

■ 文/图 本报记者 吕晓磊

初秋的古城区,凉风送爽,硕果盈枝。

9月10日至12日,由中共聊城市委宣传部、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中共阳谷县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作风深化 实干争先”全市新闻宣传创新实战轮训营暨阳谷县全媒体宣传素养能力提升培训班在聊报民宿举行。来自阳谷县直单位及各镇(街)的37名青年宣传骨干,以“靶向破题+实战赋能”的模式,开启了一场聚焦县域特色、服务发展大局的宣传能力重塑之旅。

靶向施策

锚定阳谷需求的“定制课堂”

“阳谷有景阳冈的英雄传奇、运河漕运的文化底蕴,也有电缆、畜牧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动能,更有现代农业的丰硕成果和文旅融合的崭新图景。如何让这些‘好家底’变成‘好故事’,让本土声音传得更远、更响?”开班仪式上,市新闻传媒中心主任,市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国方精准点出了阳谷宣传工作亟待突破的关键课题。不同于常规培训的“通用课程”,此次阳谷专场从课程设计到实战选题,都深度嵌入阳谷县域特色,制定了一套“量体裁衣”的培训方案。

围绕阳谷丰富的历史文化与产业资源,培训班搭建了“理论+实操+实战”的三维课程体系:市新闻传媒中心副主任、高级记者张东方以《新闻细节与新闻发现力》为主题,教大家从身边挖掘新闻价值,破解“基层宣传找不到亮点”的难题;针对基层宣传常见的“新闻语言与公文语言转换”痛点,市新闻传媒中心报纸编辑部副主任邹辉以政策文件、工作汇报为例,手把手指导学员将“优化服务流程”转化为“市民办事等待时间缩短40%”、将“全面落实整改”转化为“32家餐馆完成油烟改造”;结合阳谷的宣传需求,“新闻摄影与图片编辑”课程专门设置了“运河风光拍摄”“古城人文纪实”等实操主题,市新闻传媒中心编辑丁兴业现场示范构图技巧,助力学员用镜头定格“阳谷之美”。

技术破壁

重构基层宣传的“能力坐标”

“大家看,用这个AI工具,输入‘阳谷运河晚霞’这一关键词,就能快速生成多组配图方案;再用剪辑软件,把我们拍的古城街巷素材和AI生成的字幕结合,一条‘夜游阳谷古城’的短视频就基本成型了。”9月11日,在“AI在主流媒体宣传中的运用”培训课上,市新闻传媒中心网络编辑部副主任刘飞的现场演示,让学员们直呼“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当人人都会用AI时,你如何用得更好更出彩?”“AI虽然强大,但它不是万能的,它有哪些常见的陷阱,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在“AI赋能”课上,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影视编导与技术系副主任、副教授何德民运用大量实例,向参训学员分享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大家指明了学习方向。

此次培训将“技术赋能”作为核心突破点,针对基层宣传干部“不会用新技术、不敢尝试新工具”的痛点,设置了从“AI图文生成”到“手机拍剪实战”的全链条技术课程——不仅教大家怎么用工具,更教大家如何用技术放大内容的传播效果。

9月11日晚,空中飘起蒙蒙细雨,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丝毫未减,在“手机摄影实战”环节,学员们走出教室,来到光岳楼下、北关桥边练习摄影。“我们在拍摄中式风的作品时,需要注意什么呢?”在古城区一家摆满花饽饽的特色店铺里,市新闻传媒中心视觉传播部记者郭绍隆手把手指导学员运镜,“拍花饽饽要聚焦纹路细节,用环绕镜头展现整体造型,既显非遗匠心,又有视觉吸引力。”

新感悟、新思考、新收获。“学了就能用”,是学员郑兴隆参加完培训班后最大的感受。“无论是新闻的基础写作,还是照片和短视频的拍摄,以及如何让AI更好地赋能工作,老师们都教了很多方法,让我受益匪浅。回去之后我一定学以致用,把本次学习到的真材实料运用到未来的工作中。”

从“害怕技术”到“主动用技术”,从“只会写文字”到“能拍会剪还会用AI”,技术培训不仅填补了学员们的“能力空白”,更重构了大家对基层宣传的认知——在“分钟级传播”的时代,一部手机、几个技术工具,就能成为宣传阳谷的“移动媒体”。

扎根沃土

用心用情讲好“阳谷故事”

9月12日下午,37名学员走进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在文物与史料的沉浸式体验中,重新读懂阳谷与运河的深厚联结。泛黄的老照片、锈迹斑斑的漕运工具与动态沙盘联动,生动还原了阳谷作为运河沿岸重要商埠的繁华过往;馆内展板上,从运河漕运时期的粮食转运器具、手工纺织工具,到近现代与运河文化相伴相生的特色手工艺品,再到如今与运河经济带发展紧密相关的轻工产品,让学员们直观感受到家乡产业与运河文化共生共荣的迭代轨迹。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驻足于展板前,认真聆听大运河的故事,不少人拿起手机记录史料细节。

“以前总觉得运河文化离日常宣传很远,今天看到博物馆里这些图文介绍,才发现身边藏着这么多宣传亮点。”学员任新伟一边翻看参观笔记,一边感慨,“今后宣传阳谷文旅,不能只提景阳冈,运河的历史、故事、非遗,都是能打动人心的好内容。”

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之行,不仅让学员们深化了对本土文化的认知,更让大家明确了“宣传要扎根地方文脉”的方向——只有先读懂家乡的历史与特色,才能创作出有温度、有底蕴的宣传作品。

阳煦山立,根基深厚;“线”联寰宇,传播无界。结业仪式上,市新闻传媒中心县域事业部主任夏旭光在点评学员作品时表示,“宣传阳谷,不仅要让外界看到这里的产业发展、文旅美景,更要让大家感受到阳谷人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就藏在基层干部的实干里,藏在普通群众的奋斗里,需要我们用真心去发现、用真情去传播。”

满载新收获,踏上新征程。“我们将带着学到的新思维、新技能回到各自岗位,用笔端记录阳谷产业升级的铿锵步伐,用镜头捕捉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用声音传递这座城市的温暖与活力,让阳谷的‘好声音’通过更多元的渠道,传向更广阔的天地。”阳谷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商贺说。

2025-09-15 ——全市新闻宣传创新实战轮训暨阳谷县全媒体宣传素养能力提升培训侧记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6127.html 1 阳煦山立 “线”联寰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