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每一位观众都是“最佳第12人”

聊城球迷呐喊助威

■ 王博

刚刚过去的周末,一场鲁西德比在聊城市体育公园足球场激情上演。这不是豪门对决,也没有大牌球星,却吸引了两万多名球迷观战。球迷如同球队的“最佳第12人”,呐喊助威此起彼伏、经久不息。“鲁超”聊城站首战以朴实而热烈的方式拉开帷幕,一张张亲民的十元门票,托起了整座城市的足球梦想。

“苏超”的成功,常被归因于全民参与和城市荣誉感。这一点,在“鲁超”同样适用。当比赛能够凝聚整座城市的力量时,吸引广大市民的关注,“鲁超”复制“苏超”的热度,并非难事。

足球文化向来强调城市荣誉。“为城市而战”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场上球员奔跑的动力,场边观众欢呼的理由。这种源自草根的足球热情,或许正是中国足球最需要夯实的基础。场上的球员,是我们身边的同事、朋友或邻居。工作日,他们是员工、学生、个体户;周末,他们成为代表家乡拼搏的勇士。这样的双重身份,让比赛超越了纯粹的竞技,成为情感与认同的载体。场上的每一次拼抢、每一次射门,都在表达普通人对家乡最真挚的情感。

任何运动想要发展,都离不开广泛的群众基础。衡量“鲁超”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在于门票收入,而在于它带来了多少改变:有多少孩子因观看比赛而爱上足球,有多少市民因家乡球队找到归属感,又有多少业余球员因这个舞台延续梦想。足球的真正繁荣,永远建立在参与和热爱之上。

城市的生命力不仅在于经济数据,也来自于市民共同的归属感。“鲁超”正搭建起这样一个引发共鸣的舞台。球队代表的不仅是俱乐部,更是一座城市的精神;球迷为之欢呼的也不只是比赛,更是脚下这片土地的光荣与梦想。这种深厚的情感联结,远比输赢更珍贵。

一场比赛展示了一条足球回归大众、回归城市的路径。当足球真正融入普通人的生活,当支持家乡球队成为一种自觉,城市足球的土壤才会真正肥沃起来。聊城站的比赛只是一个开端,期待“鲁超”延续包容、开放、亲民的风格,让足球不再遥远,让荣誉人人可及,让普通人也能成为城市故事中的英雄。

2025-09-22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6450.html 1 每一位观众都是“最佳第12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