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专题
放大+  缩小-   默认o

东方昌盛 府韵“新”声

——全市新闻宣传创新实战轮训暨东昌府区新闻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培训侧记

■ 文/图 本报记者 赵艳君

一场为期3天的新闻宣传培训,究竟能学到些什么?这是参训之前学员王兆琪的疑问;

期待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能收获满满。这是学员肖大宇在开班仪式上,代表所有学员给出的期许;

这是一次知识的“充电”,更是一次能力的淬炼,既学深悟透了知识,又练精练强了技能。这是课程结束后,培训班37名学员共同的心声。

9月17日至19日,“作风深化 实干争先”全市新闻宣传创新实战轮训营暨东昌府区新闻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古城区聊报民宿举行,来自东昌府区基层宣传一线的37名骨干学员齐聚于此,以“充电蓄能”的热情,开启了一场新闻宣传“赋能之旅”。

基础的理论课程、前沿的实用技巧……9位战斗在新闻一线的授课老师,采用“理论+实操、课堂+一线、案例+创作”三位一体模式,手把手、面对面将最先进的理念、最实用的知识传授给学员,让每名参训学员懂传播、会策划、能生产,继续将东昌府区的资源优势、优惠政策宣传出去,把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经验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座充满魅力的“东方昌盛之城”。

开班启航,锚定宣传“风向标”

脚下是古城文脉的厚土,身旁萦绕着铅字墨香的记忆。9月16日下午,聊报民宿的培训报到处热闹而有序。来自东昌府区宣传战线上的37名学员,带着对知识的渴求陆续签到。

“为什么要办这次轮训?要聚焦解决什么问题?最终要达到什么效果?”9月17日的开班仪式上,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主任,市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国方的三个问题,在引起大家好奇心的同时,更引发了他们深深的思考。

三连问之后,朱国方用最实用、最接地气的破局方法,为东昌府区宣传战线学员点明了学习方向,提出以“八思八实”训练破解宣传痛点,让东昌府优质资源通过新传播方式“活起来、传出去”。

朱国方在致辞中坦言,当前媒体格局变革形势下,东昌府区虽有光岳楼、运河文化等文旅资源,以及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等鲜活实践,但宣传工作仍存在“传播方式传统、表达不接地气”问题,优质故事难出“圈”;同时,面对AI写作、智能剪辑等新技术,部分宣传干部存在“本领恐慌”。“在新的传播时代,不拥抱新技术就落后;主流声音不创新表达,就可能‘有理说不出’。”他的话直指基层宣传工作短板。

针对这些问题,朱国方明确轮训目标——一方面,通过AI应用、数据新闻等课程,解决学员“不会用新技术”的难题;另一方面,打通市县宣传资源壁垒,策划融媒项目,针对“东昌府文旅打卡地”策划直播、围绕“民生实事”制作数据新闻,让培训产出的优秀作品成为宣传东昌府的“鲜活名片”。

脚下的泥土,蕴藏着最动人的故事;身边的群众,展现着最鲜活的风貌。“只要我们沉下去,好故事就在田间地头,好新闻就在生产一线,好典型就在我们身边。这次培训课程设置紧扣实际需求,既有基础的理论课程,也有前沿的实用技巧。”开班仪式上,东昌府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苏文萍希望大家珍惜这次“充电机会”,真正做到“三个转化”,即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战能力,把课程案例转化为工作思路,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争先实效,创作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宣传作品,让东昌府区的发展故事传得更开、更远。

深耕细学,解锁宣传“新技能”

此次轮训并非普通业务培训,而是针对当前宣传工作痛点定制的“赋能方案”。

“东昌府区是一座被运河血脉滋养千年的‘东方昌盛之城’,这里不仅是鲁西大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文明交汇、古今相融的活态样本。它是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澎湃当下与璀璨未来的‘新闻富矿’。这里的宣传,必须立足‘首善之区’的定位,以‘昌盛东方,引领风向’的格局,构建独一无二的叙事体系。”9月17日上午,市新闻传媒中心总编辑、高级记者玄志刚的开班第一课,以《东方昌盛 府韵“新”声》为题,用生动的案例拆解这座“东方昌盛之城”的三个新闻宣传维度。

“希望大家眼中有光,深耕东昌大地的发展脉搏; 希望大家笔下有魂,展现东昌奋进的生动图景;希望大家创新有术,传播东昌响彻时代的新声。”玄志刚说。

开班第一课,赢得满堂彩。接下来的时间里,课程安排紧凑而充实,既有“高大上”的理论指引,也有“接地气”的实战教学。向省媒、央媒的供稿需求与采编技巧,让学员们弄懂了省级以上平台的“用稿逻辑”;市新闻传媒中心县域事业部主任夏旭光以《从繁森到繁星》为例,拆解融合报道的“创意突围”之道,让“破壁智融”的理念深入人心;“新闻短视频策划”课上,学员们围着屏幕讨论镜头语言,实战环节更是拿起手机现场拍摄、剪辑;“AI在主流媒体宣传中的运用”课则为学员们打开了科技赋能宣传的新视野。

夜晚的实战环节同样精彩。9月17日晚,学员们围绕“如何写好一篇现场新闻”进行现场采访,并展开分组讨论;9月18日晚的短视频实战课上,学员们结合白天所学,以“古城区秋景”为主题现场创作,作品完成后相互点评、共同改进,学习氛围热烈而浓厚。

“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涵盖了文稿写作与视频制作、AI工具运用技巧等,授课老师分享了很多干货,我受益匪浅。另外,这次培训也让我认识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宣传前辈和新朋友,以后我们可以互相交流、分享宣传经验。”学员王兆琪说。

满载而归,奔赴宣传“新征程”

9月19日下午,轮训营37名学员在市新闻传媒中心报纸编辑部编辑丁兴业的带领下,到东昌府区堂邑镇路庄村进行图片拍摄实操训练。

“蹲下身子从底部仰视葫芦,可以用天空作为背景,这样拍出来的葫芦视觉冲击力更强。当然,对于多个葫芦的组合,可以从上往下俯拍,这样就能展现其排列布局和整体形态……”丁兴业一边举着手机示范动作,一边耐心地给学员讲解拍摄技巧。

“授课课堂从教室搬到了特色村庄,教学内容从理论知识拓展到了手把手拍摄实物,这种边学边练、边练边悟的方式,让我收获很大,也更有信心把基层故事讲得更鲜活、更动人。”学员古力哪尔·艾买提感触颇深。

基层宣传人员身处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是离火热实践最近、和人民群众最亲的人。

“作为基层宣传人员,我常困惑于如何让新闻更有‘烟火气’、更能打动群众。这次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未来,我要更深入地走进社区、走进网格、走进群众中间,去捕捉那些最鲜活、最生动、最感人的第一手素材,写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精彩故事。”学员肖大宇的发言,道出了众多学员的心声。

9月19日下午,随着手机摄影实战的结束,培训进入尾声。15时30分,结业仪式如期举行,优秀学员接过证书时的笑容、学员代表分享收获时的坚定,成为这场培训最温暖的注脚。“以前写新闻总怕‘抓不住重点’,现在我不仅学会了挖掘现场细节,还掌握了短视频制作技巧和AI工具使用方法。”优秀学员李海鑫说,返程之后,她要把此次所学的内容分享给同事,为讲好东昌府故事、传播好东昌府声音贡献更多力量。

“希望大家能把培训班的创新基因带回岗位,把手机变成移动采编台,把田间地头当作直播间,多去工厂车间听机器轰鸣,多到村口炕头问民生冷暖,把镜头对准群众,把笔触伸向基层,让产业链上的攻坚故事登上更广阔的平台,让乡村振兴的东昌府经验被更多人看见。”在对此次培训及学员作品进行点评总结时,夏旭光言辞恳切。

2025-09-22 ——全市新闻宣传创新实战轮训暨东昌府区新闻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培训侧记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6453.html 1 东方昌盛 府韵“新”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