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 张昕仪

乡村振兴是关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需要一支扎根泥土、冲锋在前的“红色先锋队”。农村党员作为党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正是这支队伍的核心力量,其作用发挥得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败和基层治理的效能。如何激发农村党员的干事热情,让“红色引擎”焕发蓬勃生机,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

筑牢“想干事”的思想根基,是点燃“红色引擎”的前提。要针对部分党员身份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显等问题,创新教育方式,变“填鸭式”宣讲为分众化、场景化教学,推动党课走进田间地头、产业基地,用“乡音土语”解读大政方针,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要强化身份认同,注重用身边典型引路,深入挖掘和宣传本地优秀党员事迹,通过引导党员主动亮身份等方式,增强党员的组织归属感、政治荣誉感和工作责任感,彻底摆脱“守摊子”“随大流”的心态,主动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

建强“能干事”的党员队伍,是点燃“红色引擎”的核心。面对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必须把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要拓宽党员发展渠道,建立村党组织负责人、党代表联系优秀农村青年制度,注重从返乡创业青年、种植养殖能手、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等群体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要健全“传帮带”机制,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党员与年轻党员结对子,带领他们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民生项目落实等重点工作,在实践中传授群众工作方法和基层治理经验,全面提升履职能力。

健全“干成事”的激励机制,是点燃“红色引擎”的保障。要着力破解“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困境,通过深化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根据乡村振兴实际需要,科学设置政策宣传、技术指导、矛盾调解、环境保护等岗位,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要探索完善党员积分制管理,将党员履行岗位职责、参与乡村治理、服务身边群众等情况量化考核,与实物奖励、政治荣誉等挂钩,让实干者得实惠、有为者有位置。同时,对作用发挥不好、群众评价较低的党员,要及时开展谈心谈话,必要时进行组织处理,树立起“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推动党员队伍整体提升。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首要在人。广大农村党员这个“红色引擎”一旦全面激活,必将在农村广阔天地中迸发磅礴力量,为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2025-09-25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6626.html 1 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