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让孔繁森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我市全力打造“繁森故里石榴红”品牌综述

■ 本报记者 张英东

9月21日,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迎来了一批来自远方的“小客人”——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县狮泉河镇孔繁森小学研学团的同学们。“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孔繁森爷爷的故事,这次来到孔繁森爷爷的家乡,是一场精神上的寻根之旅。”孔繁森小学副校长布琼说。

今年是党中央号召向孔繁森同志学习30周年。三十载时光流转,孔繁森精神在聊城这片土地上历久弥新。

深化理论研究,挖掘精神的时代价值

今年2月26日,孔繁森精神研究院正式成立,成为聊城市深化孔繁森精神研究的重要里程碑。多年来,聊城高度重视孔繁森精神的挖掘阐释工作,市委、市政府牵头组建了“孔繁森精神研究专班”,系统梳理孔繁森同志援藏十年的原始资料,整理出“忠诚于党、奉献为民、清正廉洁、担当实干”四大核心特质。

“孔繁森精神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触可感的精神坐标。”聊城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吴文立说。近年来,聊城市依托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等科研教学机构,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的孔繁森精神研究”等一批重要理论研究成果;聊城市社科联将“孔繁森精神研究”纳入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连续4年在省人文社科课题中设立“孔繁森精神研究”专项,在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设立“孔繁森精神研究”专项,立项相关课题21项。

聊城通过一系列高端学术活动,持续深化对孔繁森精神时代价值的阐释。今年4月,首届“榜样文化与楷模的力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馆校合作联盟第三届年会在聊城举行,全国3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我市连续两年承办“弘扬孔繁森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推动形成孔繁森精神时代价值研究品牌,为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了“聊城样板”。

创新教育形式,让精神传承更鲜活

今年7月,临清市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在孔繁森同志纪念馆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课。课堂上,当教师付广芹通过视频播放孔繁森写给女儿的家书时,孩子们的目光被信中的细节深深吸引。“我将来要像孔爷爷期待的那样,帮助他人,回报社会。”学生尚芦睿说。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是全国唯一全面宣传孔繁森事迹的人物类专题纪念馆。30年来,聊城市以纪念馆为载体,深耕文物征集、学术研究等工作,全方位发挥教育功能,常态化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构建起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年均接待全国各族观众超100万人次。

在东昌府区五里墩村,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已成为全国党员干部追寻初心的重要目的地。这座红色教育综合体以“时光长廊”为轴线,串联起“赤子丹心”“雪域丰碑”“精神永续”三大展区。基地创新“展陈+实践”教育模式,设置“孔繁森工作场景复原区”“廉政承诺签名墙”“为民服务实践岗”等互动环节。莘县基层干部王建军在体验“边贸政策模拟推演”后感慨:“孔繁森在阿里制定23条经济发展规划,这种立足实际、开拓创新的精神,正是我们推动乡村振兴需要的。”

融入发展实践,彰显精神的时代价值

30年来,聊城市一批批党员干部循着孔繁森的脚步,成为一颗颗为人民服务的“繁星”。

聊城市先后选派五批干部人才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与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开展东西部协作,这些干部人才带着孔繁森精神跨越千山万水,在雪域高原和巴渝大地书写着新的奉献篇章。他们深入基层一线,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孔繁森精神,在当地产业帮扶、教育支援、医疗救助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榜样的力量催人奋进,不仅影响了党员干部,也激励着高校学子。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启动以来,聊城大学学生积极响应,至今已有2300名优秀毕业生入选,人数居全国高校首位,占山东省总派出人数的1/8。其中,417人服务期满后选择扎根西部。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志愿支教队赴新疆喀什支教,累计服务人数764人次。

高唐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杜立芝四十年来奔忙于田间地头,“白云热线”成为覆盖市县两级检察院和畅通“信、访、网、电、视频”多渠道的信访平台……在聊城,人们敬孔繁森、讲孔繁森、学孔繁森。孔繁森精神始终是激励聊城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力量,必将继续引领聊城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书写新的篇章。

2025-09-29 ——我市全力打造“繁森故里石榴红”品牌综述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6762.html 1 让孔繁森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