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春风暖夕阳
——冠县“多院合一”绘就乡村幸福养老新画卷
■ 文/图 吕晓磊 张晓明
“在这里住着舒心,看病方便,吃饭不用愁,还有人陪着聊天解闷,比在家里还自在!”9月23日,在冠县兰沃乡大曲村“多院合一”院区的幸福食堂里,78岁的张戴明(化名)一边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一边笑着说。如今,在兰沃乡,这样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场景,正成为当地老人生活的日常。这个改变,源于冠县创新打造的“多院合一”医养结合新模式。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冠县兰沃乡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的号召,直面农村养老医疗资源分散、服务水平偏低等现实问题,跳出“医疗归医疗、养老归养老”的旧思路,把散落的资源“拧成一股绳”,打造“多院合一”的医养新模式,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把医疗、养老、吃饭、解闷的需求一站式满足,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了全方位、高质量的医养保障服务。
要让“多院合一”落地,选对“主阵地”是关键。政府牵头,卫健、民政、文化等部门一起跑遍全乡,最终选定了地理位置居中、出行便捷的原兰沃乡养老院做基础,一边扩建,一边升级。同时,把闲置的大曲村中心村卫生室重新改造建成了能住30位老人的养老公寓。公寓里诊疗设备一应俱全,还专门配了2名常驻村医,医疗区、养老区、餐饮区、活动区一应俱全,却又通过绿色通道连在一起,老人想看病、想吃饭、想聊天,转个弯就能到,一点儿不费劲。
医养“贴得近”,老人才能安心。兰沃乡卫生院把养老院的医疗护理全包了下来,每隔几天就派骨干医生来村卫生室坐诊,给老人量血压、查血糖,教村医看诊技巧;遇到老人不舒服,直接开通优先就诊通道,不用排队等号。村医也会定期去乡县医院、卫生院学习,去年刚上岗的2名村医就被派去冠县人民医院进修,回来后看常见病、做基础护理更熟练了。现在老人有点头疼脑热,在院里就能看好,不用再让子女陪着往县城跑。
智能设备也成了老人的“健康保镖”。卫生室里的“智慧健康地图”,上网就能调阅村民的电子健康档案,村医翻着平板就能知道哪位老人有高血压、糖尿病,提前提醒他们注意饮食;健康积分兑换更有意思,老人参加体检、听健康讲座就能攒积分,可以兑换洗衣粉、肥皂,大家参与健康管理的劲头更足了。最贴心的是为老人发放的分药盒,早中晚的药分好格子,再也不怕吃错量。为防止老人孤单,志愿者会来陪他们唠嗑,爱心企业也常捐些米面油,让服务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在这里,老人的生活不仅健康,还有很多乐趣。幸福食堂每天变着花样做低糖低盐的软食,不光入住老人能免费吃,村里其他老人也可以免费吃,吃饭时还能顺便做个义诊。新农村业校更热闹,今天讲“怎么防诈骗”,明天教“高血压药该怎么吃”,到了周末还请人来唱戏曲,老人们搬着小板凳坐在前排,看得津津有味,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如今的大曲村中心村卫生室,210平方米的空间里,诊断室、药房、康复室样样齐全,全科诊疗仪、除颤仪等设备配备齐全,这是今年乡村医疗三年行动的“成果”,也是全县83处改造后的中心村卫生室之一。不仅如此,卫生院还推行“党员带、村民帮”的模式,党员干部常来幸福食堂帮老人打饭、理发,组织文娱活动,攒下的信用积分能换服务,村民也愿意来搭把手,基层治理更加高效了。
从医疗资源升级到民生服务提质,冠县“多院合一”模式正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让乡村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更有保障、更有品质,让“夕阳红”在基层治理与民生关怀的双重滋养下,绽放出愈发绚丽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