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节上的“反诈课堂”

——我市创新形式开展反诈宣传活动

■ 尹腾淑 杨远航

金秋送爽,葫芦传情。2025年聊城第十七届江北水城·两河明珠(山东)葫芦文化艺术节期间,在中国人民银行聊城市分行指导下,我市农业银行、农商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围绕“防骗你我他 全民共反诈”主题,在活动现场设立宣传点,面向广大游客、市民和商户开展了一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反诈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将反诈防线前移至文旅盛会一线,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

聚焦“资金链”治理

彰显金融担当

宣传现场,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通过展板展示、发放折页等方式,向群众系统介绍金融行业“资金链”治理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并携手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建立涉诈风险交易监测与拦截系统,强化账户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续开展“断卡”行动……一系列组合拳,成功拦截大量可疑交易,有力斩断了诈骗分子的资金转移链条。听完工作人员的介绍,市民张民生感慨地说:“原来银行做了这么多工作来保护我们的钱袋子,心里感觉更踏实了。”

提升“防骗免疫力”

筑牢思想防火墙

面对不断翻新的诈骗手法,如何有效识别和防范?宣传工作人员指出,关键在于提升个人“防骗免疫力”。他们向群众传授了核心“三不”原则:不轻信来自陌生电话、短信、网络链接里的所谓“高额回报”“官方通知”;不泄露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核心隐私;不转账给任何未经核实的账户或平台。同时,工作人员强调,在作出任何资金决定前,应主动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或寻求家人、银行网点的帮助,给自己设置一个“冷静期”,让诈骗分子无可乘之机。

生动讲解“电诈工具人”

警示法律风险

活动现场,关于“莫成‘电诈工具人’”的生动讲解吸引了大量群众驻足。

“很多人觉得只是借张银行卡、卖个电话卡,就能赚几百元,是‘无本万利’。”工作人员拿起一张道具银行卡说,“但您知道吗?您借出的这张卡,很可能就成了诈骗分子洗钱、转账的工具,而您本人,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信息网络犯罪的‘帮凶’!”工作人员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指出出租、出借、出售个人银行卡、电话卡、支付账户的行为,不仅会导致个人征信受损、还可能面临五年内暂停非柜面业务等金融惩戒,更可能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面临法律的严厉制裁。现场群众纷纷表示,这种直观的讲解让人警醒,一定会管好自己的“两卡”(银行卡、电话卡),绝不为一点小利而以身试法。

此次反诈宣传活动,是中国人民银行践行“金融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面对面交流与解惑,有效提升了公众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警惕性和辨别力,营造了“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浓厚氛围。中国人民银行聊城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郑晓敬表示,该行将继续创新宣传形式,持续推动反诈宣传工作常态化、精准化,为维护区域金融安全稳定、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贡献更大的力量。

2025-10-24 ——我市创新形式开展反诈宣传活动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7717.html 1 葫芦节上的“反诈课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