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城市洁净本色 绘就群众幸福底色
——写在第31届山东省环卫工人节到来之际
■ 马永伟 唐慧珍 曲晓棠
“走在街头,主次道路洁净如新,口袋公园绿意盎然,便民公厕设施齐全。每天出门,心里感觉幸福满满!”10月24日,说起市主城区的环卫保洁工作,水城华府小区居民李静瑶赞不绝口。
这份亮眼的“洁净答卷”,是市主城区2000多位始终坚守一线、默默奉献的环卫工人,献给这座城市的最诚挚问候。这份“洁净”的背后,是长期深耕的结果。近年来,聊城市城市管理局始终将改革创新作为推动环卫工作的核心动力,把精细化管理理念贯穿于工作全过程,用“绣花功夫”扮亮城市容颜,不仅为市民打造了宜居环境,更让“两河明珠”在洁净本色的映衬下熠熠生辉。
“党建红”照亮“环卫橙”
10月15日清晨,市主城区二干路,市城管局环卫中心作业考核中队长、党员王海梅正手握高压冲洗枪,冲洗路沿石周边灰尘。她笑着告诉记者:“顺着缝隙冲,泥沙好清理,还省水!作为党员,就得把每一寸路面扫干净!”
道路保洁关乎城市形象与市民生活。今年以来,市城管局以“党建红”引领“环卫橙”,推动深度保洁。“我们开设实景课堂,由党员骨干手把手教技巧,从调水枪压力到人工捡拾窍门,让队伍从‘卖力气’转向‘懂技术’。”市城管局环卫中心片区负责人付永生说。
今年9月至12月,市城管局环卫中心在主城区开展“洁净·本色”整治提升百日攻坚行动,聚焦11类重点点位,组建“党员先锋队”,每个保洁环节都有党员身影,每处环境改善都凝结着党员担当。“38条重点道路上,党员凌晨4点半到岗督普扫,确保垃圾滞留不超15分钟。针对公交站台、绿化带端口等保洁难点和‘反复扫’痛点,党委班子每天清晨带头查问题、定措施,经‘一点一策’整改成样板。”付永生介绍。
家住振兴西路三里铺小区的市民储存亮对此深有感触:“每天天不亮就见环卫工人作业,风雨无阻。以前路边偶尔有垃圾,现在走再远的路,鞋底都不沾泥。上次看到环卫工人蹲在地上一点点铲口香糖,那股认真劲儿令人感动。从那天起,我在路上看到垃圾,就随手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
四季保洁各有妙招
“‘一把扫帚扫全城’早过时了。”付永生感慨,“如今,聊城环卫不同路段、季节都有专属作业方案。”
作业模式上,我市首创“一路一策”体系,划分37个责任网格、10个作业单元,推行“人机结合”模式,重点道路24小时机械作业,“夜间洗街、白天降尘”。
其中,“四季保洁模式”独具特色:春季,“六车联合”应对风沙、柳絮;夏季,“五步工作”快速恢复雨后路面;秋季,“无缝隙”清理落叶;冬季,科学除雪保障通行。面对保洁难题,我市精准施策:安装500个灭烟桩、更新1500个果皮箱,解决烟头问题;节日设置386个文明祭祀盆,兼顾习俗与洁净;公厕服务更贴心,188座配备厕纸、充电口、便民服务箱等。
市民王宪彬曾驻足观察环卫作业:“以前觉得环卫工就是扫扫地,现在才知道他们这么专业,连路沿石缝里的泥都冲得干干净净,四季保洁各有妙招,真是下足了‘绣花功夫’。”
数字引擎驱动智慧环卫
“现在干环卫,科技是‘硬帮手’。”市城管局环卫中心垃圾清运片区负责人王秀桥告诉记者,“智慧环卫”平台让管理效率倍增。
市城管局以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构建“智慧环卫”体系,可实时监控作业车轨迹与路面保洁质量。10月23日下午1时,“智慧环卫”平台显示,车号鲁P09230D高压冲洗车、车号鲁PBP266洗扫车正在花园路(兴华路—周公河桥路段)作业,当日下午工作时长2.83小时,行驶里程13.97公里,道路清洁完成率100%……在一张速度曲线图前,环卫中心考核员王秀燕分析清扫车的运行速度:“鲁P09230D高压冲洗车、鲁PBP266洗扫车每小时里程小于5公里,清洁效果较佳。如果有异常情况,我们会及时询问提醒。”“智慧环卫”管理平台以“电子地图+物联网”大数据为基础,道路清扫、垃圾收运等作业流程及全市环卫设施均被纳入“一张图”,实现可视化管理。
王秀桥负责的垃圾转运站也因科技提质:系统自动称重、调度,按垃圾量精准派车,既节约成本又保障清运及时,站点周边无异味,大幅优化了市民生活体验,居住舒适度进一步跃升。
街头的清爽洁净,既来自环卫工作者的深耕细作,也是城市管理工作的生动展现。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守护着这座城市的洁净本色,为群众营造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生活环境,为群众绘就了幸福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