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在医学前沿的年轻人

——记市人民医院中原生物医学研究院团队

■ 本报记者 鞠圣娇

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医生,尽管穿着白大褂,却并不与患者见面,而是围绕肿瘤患者的血液等体液标本开展工作,帮助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肿瘤精准治疗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市人民医院中原生物医学研究院团队(聊城市精准医学分子诊断团队)的主要工作之一。

16名团队成员,平均年龄32岁,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科研成果更好治病救人。他们利用高端的仪器和精密的实验设备探寻肿瘤精准治疗的奥秘。

4月6日,记者在市人民医院中原生物医学研究院见到了这群努力追逐医学前沿技术的年轻人。

他们的工作不被患者熟知,但又很重要,称得上“隐秘而伟大”。肿瘤患者在检查中发现癌细胞时,一般已到疾病中后期,但该团队使用前沿医学技术,能在血液中发现肿瘤细胞导致的生物学信息的改变,尽早发现癌细胞的存在,实现早发现、早干预。

2020年,市民朱明(化名)到市人民医院进行体检,其中“肝脏肿瘤三联检”显示其血液指标有异常,但影像学检查未能发现肝脏外表改变。随后,朱明到北京某医院求医,发现肝脏存在一处细小变化,遂通过手术切除了这块病变,术后病理显示为早期肝癌。手术后两年,朱明检查时均无异常。“北京专家说,如果不是市人民医院发现了异常,肝脏的肿瘤会越长越大,问题就严重了。”事后,朱明托人向研究院团队表示了感谢。

市人民医院中原生物医学研究院成立于2014年。当时,刚博士毕业的杨大伟和同事姜小红博士、高磊博士在荷兰籍华裔教授吴亚平的指导下,先后搭建起各类研究平台,并陆续引进了部分高学历人才。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们“初生牛犊不怕虎”,从未停止攀登科研高峰的脚步。结合医院发展和临床需要,他们聚焦肿瘤精准诊疗等领域,建立了多组学研究平台、肿瘤纳米诊疗平台和抗肿瘤药物研发平台,自主研发的肿瘤液体活检技术,可用于肿瘤早期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及个性化用药指导。

“科研工作需要长久的热情,课题的立项、研究和结题都靠集体的智慧。”这些年,杨大伟见证了团队的成长,并为团队成员的拼搏、团结精神竖起大拇指。研究院定期举行讨论会,让团队成员有机会分享最新文献和前沿学术成果,商讨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使每个人都能获得成长。团队成员还积极参与医院临床科研团队建设,辅助临床科室完成课题,促进科研成果在临床上的应用,如灵芝孢子粉临床应用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相关性研究等。这两年,团队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多次受邀在全国会议上作学术报告,团队成员先后获得山东省优秀博士后、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聊城市改革尖兵等荣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团队成员第一时间参与到新冠核酸检测工作中,并且对实验室进行调整,为新冠核酸检测提供第二检测地点,有效缓解了医院新冠核酸检测压力。

“我们都很年轻,有很多东西需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去探索、去发现。”采访结束前,杨大伟坚定地说。

2022-04-11 ——记市人民医院中原生物医学研究院团队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796.html 1 奔跑在医学前沿的年轻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