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默认o

“莘”州大地 “蔬”写春秋

——全市新闻宣传创新实战轮训暨莘县新闻宣传引导能力提升培训侧记

■ 文/图 本报记者 吕晓磊

金秋十月,古楼脚下的聊报民宿内弥漫着铅字墨香与创新的活力。10月28日—30日,一场为期三天的全市新闻宣传创新实战轮训暨莘县新闻宣传引导能力提升培训在此举行。来自莘县各镇街、部门的38名宣传骨干齐聚一堂,以“空杯心态”汲取知识,以“实战姿态”锤炼本领。

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传统与创新的交融中,他们积极探索讲好莘县故事、传播莘县声音的新路径,为“中国蔬菜第一县”注入更强劲的宣传动能。

一场润泽基层宣传的“及时雨”

“写蔬菜产业报道,总困在‘产量多少、销量如何’的老套路上,不知道怎么挖掘亮点;拍短视频时,要么镜头晃得厉害,要么文案没吸引力,发出去之后看的人很少。”培训报到当天,莘县古云镇宣传干部商育铭向市新闻传媒中心的培训老师道出了自己的困惑,而这样的“本领焦虑”,在参训学员中并非个例。

“‘四全媒体’时代,全程跟踪、全息呈现、全员参与、全效传播已成常态,传统‘一支笔、一个本、一个相机’的工作模式,已跟不上策、采、编、发、转、运、赞、评的全链条能力需求,不少同志面对新技术、新平台时,难免陷入‘想创新却无方法’的本领恐慌。”市新闻传媒中心主任、市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国方在开班致辞中,点出了基层宣传的核心困境。

为了解决基层宣传工作在媒体生态持续迭代的潮流中面临的“痛点”与“堵点”,市新闻传媒中心联合市委宣传部,将此次培训打造成“适配四全媒体、解决实战难题”的赋能平台,从课程设计到师资配置,都紧扣“让基层宣传干部会用、能用、善用新方法”的目标。

“近年来,莘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蔬菜产业升级、乡村振兴推进、民生福祉提升,有太多鲜活故事值得讲,但不少宣传干部常遇到‘想宣传找不到切入点、写稿件抓不住闪光点、做传播引不起关注度’的难题,尤其缺乏实战训练平台。这次轮训营不仅带来了理论知识,更有一线记者手把手教实操,正是我们破解工作瓶颈、讲好莘县故事的‘雪中送炭’。”莘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谢艳丽的话也坚定了学员“学好本领、服务家乡”的决心。

在课程设置上,此次培训的每一堂课都精准对接莘县宣传工作的痛点与需求:针对基层干部“不会用新技术、不懂新传播”的难题,市新闻传媒中心网络编辑部副主任刘飞讲授“AI在主流媒体宣传中的运用”课程,教大家用AI工具提升文案生成、视频剪辑效率;视觉传播部记者郭绍隆带来了“新闻短视频策划与生产密码”,从选题构思到拍摄技巧倾囊相授。针对“拍不好镜头、抓不住新闻点”的短板,报纸编辑部编辑丁兴业讲授“新闻摄影与图片编辑”课程和“新闻写作实战”课程,解析如何从日常场景中挖掘宣传亮点;市新闻传媒中心县域事业部主任夏旭光以《从“繁森”到“繁星”》为例,讲解融合报道的创意突围;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付超分享“重大活动主题宣传的实践探索”,帮助学员找准宣传工作与中心大局的结合点。

一次从“莘”出发的品牌升华

“‘莘’字在《说文解字》中是‘草木丛生、众生齐聚’的意思,既藏着莘县‘人才辈出’的底蕴,也契合‘中国蔬菜第一县’生机盎然的特质;历史上有‘莘国’的记载,为莘县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底蕴……”10月28日上午,市新闻传媒中心总编辑玄志刚的开班第一课《“莘”州大地 “蔬”写春秋》,从一个“莘”字讲起,瞬间点燃了学员们的思考热情。

这堂理论课,没有空洞的宣讲,而是将莘县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串联成一幅鲜活的“发展蓝图”,让学员们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思想破冰”。玄志刚提出,莘县不应只停留在“农业大县”“蔬菜第一县”的定位上,更要向承载中华农耕文明未来、输出“东方生长力”的“中国新农都”跃升——这一定位,让长期扎根基层的宣传干部们眼前一亮。

付超结合莘县蔬菜节、农民丰收节等案例,讲解如何将地方特色活动与时代主题结合;夏旭光解析融合报道的创意突围,让学员们明白:好的宣传既要扎根本土文化,也要善用创新表达。

“以前我们总觉得,宣传莘县就是‘卖蔬菜、讲历史’,没想到还能从‘农耕文化、饮食文化、中医药文化’三个维度,构建完整的品牌叙事。”莘县融媒体中心对上报道部主任李金印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比如‘莘县全瓜宴’,不只是一桌菜,更是‘药食同源’理念的体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的典故,也能和现代‘新农人’的创业故事结合,让莘县的文化名片更有内涵。”

一次从“课堂”到“现场”的能力跃迁

“同学,你拍的这张照片,镜头语言很丰富,但主题不是太突出。”“这张照片的整体构图是好的,但入框的人物太多,有点儿杂乱。”10月28日、29日的下午,郭绍隆、丁兴业两位老师带领学员分别展开照片拍摄和短视频拍摄的实战训练。学员们拿着手机穿梭在古城区的街巷,寻找“古城新貌”的素材,记录最鲜活的故事。回到教室,学员们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修改意见,成为珍贵的学习资料。从“课堂听讲”到“一线练兵”的转变,让学员们的能力实现了质的“跃迁”。

10月30日下午,学员们登上光岳楼,触摸着斑驳的砖墙,感受着历史的厚度,更深刻地理解了“传承与创新”的意义。“宣传工作既要守住文化根脉,也要紧跟时代步伐,才能让故事更有生命力。”学员杜代喜说。

结业仪式上,当三天的点点滴滴在屏幕上播放时,掌声此起彼伏。夏旭光点评道:“大家的作品,没有华丽的技巧,却有真实的情感;没有宏大的叙事,却有生动的细节——这就是基层宣传最宝贵的力量。”

三天的培训虽短,但对学员们而言,却是一次“充电赋能”的新起点。他们将带着理论学习的“思想火花”和实战锤炼的“过硬本领”,回到各自的岗位,用手中的笔与镜头,记录莘县产业升级的步伐、乡村振兴的变迁、百姓幸福的瞬间,让莘县的好故事,在新时代的传播浪潮中,愈发响亮、愈发动人。

2025-11-03 ——全市新闻宣传创新实战轮训暨莘县新闻宣传引导能力提升培训侧记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8107.html 1 “莘”州大地 “蔬”写春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