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田保姆”为啥能成“香饽饽”

■ 本报记者 苑莘

本报通讯员 吴亚男

4月9日一大早,莘县观城镇东街村村民薛永斋迫不及待地赶到镇上,向镇干部打听土地托管的事情:“听说镇里搞土地托管,俺来报名。我们老两口年龄大了,孩子在外地打工。这地不种可惜,托管出去,就可以领补贴了。”

这个春天,大田托管这种“田保姆”成了观城镇群众热议的话题,其中不少人选择和薛永斋一样主动加入托管队伍。

“田保姆”成了“香饽饽”,源自该镇试点村村民的现身说法。岳远雷是试点村大吕海村的“小社长”,负责托管土地的浇水、排涝、生产环节监工、交付粮食等。去年,他的工作动态定期由镇政府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对外公布,让不少村民真正了解了大田托管。

岳远雷对去年的工作颇为满意,他在家门口做工,还不耽误照顾孙子孙女。“没想到种自家的庄稼,还能领工资,而且有专家定期来做技术培训。从庄稼的选种、播种到施肥、养护都有统一标准,庄稼比以前长得好多了。”岳远雷说,给他发工资和提供技术培训的是阳谷县一家土地托管机构金丰公社。

2021年6月,观城镇经多方考察,与阳谷县金丰公社签订合作协议,在全镇范围内选取了大吕海、王庄、原岳赵3个村庄作为土地托管试点村,三个村庄合作社共流转、整合930亩土地交由金丰公社合作运营。

金丰公社为农民提供耕、种、管、收、加、贮、销等“保姆式”“菜单式”服务,全面推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实施托管服务后,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不变,不增加任何投入,不从事田间劳动。他们从自己种地变为监管种地。通过土地托管,试点村的托管农户可外出打工,“小社长”在村务工,而且金丰公社还为村里培养职业农民。

试点村的土地运营,打消了群众的顾虑。“土地是咱老百姓的命根子,一开始说要把土地承包出去,好多村民都不愿意,怕土地承包出去自己生活就没有保障了。”原岳赵村党支部书记张合玲说出了很多群众的心声。

观城镇引入金丰公社为全镇农户提供土地“保姆”服务。该镇有农田6.8万亩,其中80%以上的土地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随着外出务工人员持续增加,在家务农的多为劳动能力弱的老人和妇女,导致农业种植出现产量低、抗风险能力弱、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观城镇自2021年开始,积极探索“党建+土地托管”的农业服务模式,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农业运营公司相结合,破解小农户规模化生产难题。

“田保姆”解决了观城镇农户没有技术、购买优质农资投入大、农田增产增收难、没有劳动力、粮食晾晒难等“五大难”。今年,观城镇计划在全镇范围完成5000亩土地托管,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为实现农村合理布局、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2022-04-13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7972.html 1 “田保姆”为啥能成“香饽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