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双岗” 润物无声
——记民建会员、市技师学院教师马冲
■ 文/图 本报记者 张英东
马冲,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聊城市技师学院专业教研室主任。多年来,她立足职业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积极履行一名民主党派成员和市政协委员肩负的职责和使命,在“双岗建功”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进取。
作为一名教师,马冲对职业教育充满热爱,她把“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的工作信条,认真对待每个教学环节,将每一节课都看成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一次提高。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做教师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穷尽毕生之力,研究如何做一个最优秀、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马冲将这句话记在心里,通过言传身教,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用真挚的感情感化学生,用文明的行为规范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教育学生。
职业学校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面对这种情况,马冲认真钻研教材,虚心向同行、专家请教,将好的经验思路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会、学好,她尝试分层教学,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和激励措施,提升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作为专业带头人,马冲在学校率先开展项目化教学的课程改革和实践。为加快推进学校项目化教学改革,作为学院项目化测评的评委,她放弃寒暑假、休息日,对教师们的项目化教学能力进行培训和测评。课余时间,面对来向自己请教的老师,哪怕再劳累,马冲从不拒绝。她利用课余时间,忍受着颈椎和腰椎的疼痛,熬夜加班指导和修改老师们的教改方案,使所指导的教师都顺利通过了教改测评。
作为学校的专业教研室主任,马冲带领专业骨干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企业进行调研。基于项目化教学,她带领教研室老师对接企业工作岗位,重新修订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适用于计算机专业的“135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和选拔高技能人才,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她和系里其他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给技能大赛参赛学生指导培训,接受指导的学生在省、市各级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得奖项。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马冲始终心怀一名民主党派会员和市政协委员的责任和使命。2019年市两会期间,她提交了一份题为《关于在滨河大道增设便民停车区的建议》的提案,得到了市城管局的答复。
花红草绿的徒骇河两岸,是聊城市民游览休憩的好去处。但由于人流量大,每到节假日停车便成了问题。“有的车辆随意停在路边,有的随意停在人行道上,既违反交通法规,又阻碍车辆行人正常通行,还影响市容市貌。”马冲说,她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了下来,整理成提案,建议有关部门合理规划、合理布局,在滨河两岸主要景区、景点附近建设便民停车区。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收到马冲的提案后,市城管局立即进行了答复。“经向规划部门了解,约有10处停车场在规划中。”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滨河大道及附属设施建成后,滨河大道东岸已建设5处停车场,分别位于原橡胶坝处滨河大道两侧、陈口桥北(聊城二中西侧)、陈口桥南、碧桂园翡丽湾小区西、聊城大学西,共178个停车位,可供市民使用。马冲的提案获评聊城市政协优秀提案,她本人也被评为2019年度聊城市优秀政协委员。
这些年来,马冲始终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责,积极建言献策。“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名民建会员,再到一名市政协委员,在一次次的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中,我的责任意识更强了,对社会更加关注了,对工作的要求也更高了。”马冲说,今后,她将继续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倾听群众呼声,做好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