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隔离病毒 不隔离爱

——探访聊城开发区隔离(留观)服务点

孙锦锦正通过监控察看隔离区域 ■ 曹天伟

■ 本报记者 曹天伟

本报通讯员 张同耀 王亚飞

3月20日下午3时,位于盖氏物流园佳宜酒店的聊城开发区隔离(留观)服务点内,工作人员万洪波正和孙锦锦一起整理医疗物资,为第二天一早的核酸采集做准备。“工作扎实一点,安全保障就多一点。”万洪波说。

作为全市唯一一个境外入境人员周转隔离点,这里每天承担着30名左右境外入聊人员的隔离、检测、服务工作,工作繁忙、任务艰巨。当日,记者来到该隔离点,感受工作人员的酸甜苦辣。

“双检三采”,48小时内完成

早上6时起床,7时开始逐个房间采集核酸,采集完成后配送饭菜,然后对公共环境进行消杀。工作间隙还要对采集的核酸样本进行登记、整理、封装,由专门人员送往定点机构检测;为新入住人员登记信息、分配房间、发放生活用品……每天,万洪波和他的同事都是在这样的快节奏中度过。

万洪波介绍,隔离点的服务对象都是境外入聊人员,此前已经在落地城市隔离了两周,来到隔离点后,需要在48小时内完成“双检三采”,检测结果为阴性后,再转到所在县(市、区)隔离点隔离5天。

所谓“双检三采”,就是对隔离人员开展两次核酸采集,每次分别采集鼻拭子、咽拭子和痰液。为了高效完成任务,隔离点12名医护人员分成两组,每组值班一周。每天早晨6时开始工作,一直忙到晚上10时,有时凌晨还要为新入住人员登记信息,繁忙的工作让医护人员个个炼成了“铁人”。孙锦锦是来自东阿县高集镇中心卫生院的一名医生,从2月23日到隔离点值班,她在这里已经工作近1个月。“看到大伙儿解除隔离时的笑脸,再苦再累都值得。”孙锦锦说。

把每个环节做到极致

穿上鞋套、戴好口罩,记者跟随万洪波走进隔离点一楼的工作人员值班室。健康检测表、紫外线灯照射记录、消毒登记表、境外来聊周转人员信息登记交接表……几本厚厚的表格详细登记着隔离人员的相关信息及检查情况。

每一条信息都浸透着工作人员的辛勤汗水。记者通过登记表看到,在这里接受隔离观察的人员已经达到6000多人。“这些人的信息都有详细记录。”万洪波说。

面对从世界各地入境的人员,要确保万无一失,安全防护必须严之又严。由于不能进入隔离人员生活区,记者通过值班室视频看到,隔离人员居住的每个房间门口都摆放了一个小凳子,医护人员穿戴全套防护服,每路过一个房间,都将餐饭放到上面,敲门提醒隔离人员取餐。

“每一项工作都要严格按照规程执行,尽量减少隔离人员与医护人员的直接接触。”万洪波介绍,隔离人员每次用完餐后,医护人员会对公共环境进行全面消杀。同时,在隔离人员离开隔离点时,酒店工作人员还会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尽力满足隔离人员需求

“3月20日,午餐25份,8307加两个馒头,8208对芹菜香菜过敏,8312忌辣……”在隔离点日常管理微信群里,记者发现了这样一条信息。每天,万洪波都会把类似的信息发到这个群里,“这些数字是每个隔离人员所在的房间号。每个人的生活、饮食习惯都有差别,我们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满足他们的需求。”

一道隔离门将人们隔开,但不会将温暖与爱隔开。万洪波告诉记者,隔离人员办理入住没有固定时间,有的到隔离点时已经是凌晨。在为隔离人员办理完入住手续后,医护人员都会细心地询问他们的身体情况。有的隔离人员说饿了,就用微波炉帮他们热一下饭菜送到门口。这些工作完成后,有时会超过凌晨2时。

隔离期间,一些隔离人员心理压力较大,容易出现烦躁等情绪。此时,医护人员就要扮演心理医生的角色。孙锦锦回忆,之前有一个隔离人员由于不适应,情绪十分紧张,一天给工作人员打了多次电话。“为了安抚这名隔离人员,我们尝试和他沟通、聊天,慢慢缓解了他的心理压力。”孙锦锦回忆。

2022-03-24 ——探访聊城开发区隔离(留观)服务点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9076.html 1 隔离病毒 不隔离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