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长焕:带领群众走上幸福路

■ 本报记者 吕晓磊

3月24日,春寒料峭,记者来到高唐县清平镇东大新村采访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东大新村党总支书记孙长焕。“孙书记肯定不在家,你去地里的办公室找她吧!”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村民口中的“地里的办公室”,是东大新村设在玉米花生间作基地的办公室,在这里,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孙长焕。

“我们改变了玉米种植的行距、株距,然后在玉米间‘插花’种上花生,一亩地里四分玉米六分花生,玉米产量不变,花生收入是净增的。”孙长焕说,基地选择的是紧凑型脱水快的玉米品种,适合间作,间作套种花生又能增加玉米的通风性和透光性,辅以精准浇水施肥,密植的玉米产量反而比常规种植的还高,成功实现“玉米不减产,花生保增收”,从“一年两熟”变为“一年三熟”。

2020年底,东大新村成立由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并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流转。2021年,高唐县在东大新村建成玉米花生间作示范基地。

“当时,合作社流转了全村近1300亩耕地,让村民成为股东。村民既能享受规模种植的分红,又能从土地里解放出来,另外寻找合适的工作。”孙长焕说,村里的年轻人大都选择了外出打工,而一些年龄稍大的村民则选择在合作社务工,从事覆膜、灌溉等一些不太累的工作,收入也很可观。

收入增加了,入社的村民尝到了甜头,开始主动要求流转自己的土地。孙长焕说,今年,青岛花生研究所准备在合作社建立“花生+棉花”试验田,如果顺利,合作社将因地制宜在村南的偏盐碱地块建立“两花”种植基地。“现在,已经有村民过来询问‘两花’的种植情况了,想把自家的耕地流转出来。”孙长焕说,让村民实实在在赚到钱,比说多少好听的话都管用。

春风起,农事忙。在东大新村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引水浇地的场景。为了保证小麦“吃饱喝足”,村里提前利用挖掘机对河道进行清淤,引来了黄河水。

村民董立芹告诉记者,自从孙长焕上任以来,村民春灌就再也没有作过难,村里清淤挖河,既保障了浇地用水,又节省了开支,村民再也不用熬夜浇地了。

“去年秋天的时候下大雨,孙书记光顾着帮俺们抢收抢种,自己却把种麦子的时机错过了。”董立芹说。

自2018年孙长焕担任东大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该村的路好走了、街道干净了、风气好转了,村民的日子好过了。村民都说,“听孙书记的,错不了!”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篇章,这让身为一名基层党代表的孙长焕感到肩上的责任更大了。

“要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带领村民走上强村富民的幸福路。”孙长焕说。

2022-03-29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9250.html 1 孙长焕:带领群众走上幸福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