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厚植文明乡风

■ 本报记者 赵宗锋

“移风易俗,群众太拥护了。”3月30日上午,在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高马村,村里73岁的红白理事会会长马庆和一边遛弯儿,一边向记者介绍十几年来移风易俗带来的新变化。一场春雨过后,村西池塘边微风飒飒、新柳摇曳,老人越说越开心。

与新中国同龄的马庆和古道热肠,村民们都很信赖他。谁家有事儿,第一时间去找他。因此,在他担任红白理事会会长后,实行的一系列“新办法”,得到群众的积极呼应。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高马村是个大村,有1800多口人,之前谁家有红白事,去帮忙的人至少坐十几桌。”马庆和说,“从几年前开始,我们村实行分派制度。无论红事白事,只要十几个人去帮忙就足够了,能给事主家节省一大部分支出。”

白事不摆席,一碗“大锅菜”;香烟不乱发,想抽论根儿拿;不再穿孝衣,只戴一顶孝帽;棺材“大变小”,省下好几千元……马庆和说,一场白事下来,和之前相比,至少省下1万多元钱。另外,村里规定,“三七、五七、百日”等之前约定俗成的祭奠日子,现在一律不再祭奠,又让事主省心省力不少。

喜事新办方面,高马村同样有自己的“原则”:席面要控制,烟酒用度谁也不能“超标”。

“现在喜事新办、丧事从简的要求,已经写进了我们的村规民约。大家都明白,移风易俗是为大家好,所以都很拥护。”在村党支部东侧,马庆和停下来,指着路边的村规民约宣传栏说,尤其这两年,疫情防控压力大,群众对于移风易俗充分理解。

他的看法,也得到了村党支部书记高纪泉的认同。“1个月前,村里高家一位老太太去世时,当时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村党支部和红白理事会成员第一时间上门做工作,事主一家非常理解,实现了当天火化、当天出殡。”高纪泉说。

在高马社区党委书记曲洪峰看来,高马村这些年来的积极实践颇具典型意义。“目前,高马社区其他5个自然村也都在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并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认可。”曲洪峰说。

2022-04-08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9635.html 1 移风易俗厚植文明乡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