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在想象的悬崖边舞蹈

——读苏法勇的微小说

聊城 谭登坤

苏法勇是一个质朴的人。与之对坐,他一双诚恳的眼睛望着你,便有邻家兄弟的亲切。殊不知,他的行文却大胆泼辣。苏法勇生活中的质重,与他创作上的恣肆放纵,形成强烈反差。也许,在他凝神之际,他的思想早已穿越今生来世,正随意游走于天上人间。他机敏如此,使他的微小说想象奇诡出神入化。

苏法勇既化用先典,继承传统,又运用象征手法。他的艺术创新本身,就成为内容的一部分,让作品具备了深刻的内涵。《修炼》就体现出这样的特色。作者通篇借助兽言兽语,辛辣酣畅。鞭挞人性扭曲,入木三分。作者大胆构思,不仅丰富了小说的人物画廊,实现艺术手法的创新,更实现了作品内容的升华。

与《修炼》形成强烈对比,《开花》是一篇正面歌颂的小说,也是一篇充满浪漫情怀的小说。街头摆馄饨摊的老人,为了让在夜晚依然奔波的小伙子吃上一口热馄饨,忍着心绞痛等在冷风里。谁知小伙子早已惨遭祸端。为了送回一份赊欠的馄饨钱,小伙子化为魂魄而报偿。小桃树沐浴在人间温暖的春风里,终于鼓起串串花苞,开出满树桃花来歌颂高贵的人性。一个简单的故事,全因为作者构思的一波三折,把读者带入一场春风化雨之中。小说开篇,故事于一老一少的对话中展开。正要抱怨行文如此平淡的时候,突然峰回路转。两个说话的人原来都早已升天。到最后,那个讲述故事的人,竟然也变成了一棵小桃树。

在《开花》中,作者以树喻人,让讲述者既是故事的见证,又是人物的化身,还是作者的抒情。而三者的柔性融合,在结尾处高度凝练于一体,为神来之笔。

微型小说又称为闪小说。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在碎片化的时空里,给读者带来片刻消闲,可谓应运而生。文章之微、之短,看似一种体裁,其实更是一种文风、一种追求。这是对故意将文章拉长、无病呻吟的一种反叛、一种宣示。我非常看重。它既要求唯陈言之务去,又要在极限的时空里引人入胜。这更类似于微雕艺术。它给作者提出的挑战是可以想象的。苏法勇的做法是,大量运用留白。在跳跃的情节里,实现文章内涵的最大化,让读者在极短的时间里经历一次精神探险。

在《化蝶》中,作者起笔就写一对天使姐妹发现了一对坠崖的蝴蝶。这一对跳崖的恋人,在天使的眼里,早已脱出人形,化蝶双飞。作者借用化蝶这一艺术形象在文学中的通感,省却了多少铺垫。天使姐姐拯救一场濒于毁灭的爱情,却在强大的社会惰性、沉重的黑暗压迫下,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对有情人坠下悬崖。这场连天使也无能为力的悲剧,把人间丑恶更加生动地表达出来,展示了文字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的艺术效应。

《眼睛》本来是写被拐卖的孩子归家,要见自己的娘亲。作者大胆取舍,省过被拐以及寻亲等等一长串铺垫,只将镜头集中在归家的场面上,却又让一场水到渠成的认亲,云山雾罩,峰峦叠嶂。到最后,被苦难压垮的母亲,苦心留在世上的那一双眼睛,终于看到儿子回家。作者当省处尽省,当详处又层层渲染。在作者的精心布局下,巨大的情感落差化成强烈的冲击,将人物跟读者一起淹没。这个故事本身,是母爱的宣言,更是对罪恶的控诉。这种极大的文字张力,让一篇微型小说言尽而意远,极大地拓展了小说的情感边界和思想边界。

在苏法勇的微小说中,写爱情的篇章占相当大的比例。作者着力于爱情在急剧的社会变革中所受到的冲击,也揭露对爱情的背叛和辜负。《化蝶》之外,《报复》惟妙惟肖地展现了一名失恋者的内心波澜。《命运》写对爱情的辜负,写一场不幸的恋爱在来世的样子。这些都展现出作者丰富的联想和夸张的艺术张力。

苏法勇所有的探索,都在为他的人物服务,为他的思想和情感服务,帮助他去寻找真善美,去荡除假恶丑。他坚守人间正义,揭露人性阴暗。他也严厉地、毫不留情地解剖自己,不放过心底哪怕一闪而过的恶念。

令人高兴的是,苏法勇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呈现方式和行文路径。苏法勇逼着自己在想象的悬崖边舞蹈,也将读者带进一次又一次寻幽探胜的畅游之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法勇的微小说创作是丰富的,值得反复咀嚼和品味。

2022-04-15 ——读苏法勇的微小说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10801.html 1 在想象的悬崖边舞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