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帐篷下的诗和远方
聊城露营经济还需“步步为营”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洁
“这两天的朋友圈,不是在晒露营,就是晒去露营的路上。”近日,市民秦女士有感而发的朋友圈信息,引来不少朋友点赞。
人间四月天,踏青好时节。随着天气转暖,聊城掀起了一股露营热。尤其是在周末,市民纷纷拎上帐篷、折叠桌椅以及美食等,前往“家门口”的河岸、草地露营,尽情享受春日野趣,带动露营经济持续火爆。
近郊露营正走红
4月16日上午11时左右,记者开车沿滨河大道东岸自湖南路向北行驶,只见河岸两旁平缓一些的空地上、开阔的草丛里、树荫下,不少市民搭起帐篷,铺上野餐垫,有的还支起桌椅,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边赏春光边品美食,有的还带上吉他弹唱一曲。小朋友们尽情撒欢奔跑,在草地上放风筝、踢球。“在这里搭帐篷的市民越来越多,只要是景好人少的地方,都能看到露营的。想露营都需要提前占位了!”在此散步的一名市民告诉记者。
“不只滨河大道,只要有草地的地方就有搭帐篷的。”刚刚给订餐顾客送餐回来的餐饮店主王雪告诉记者,她的轻食店最近推出的“露营套餐”特别受欢迎,不仅好吃,拍照还好看,很多年轻人都是提前几天订好。“你看这才11点,我都送了五六份了。滨河大道、沙滩浴场……全是露营的。”
在徒骇河风景区喷泉广场附近“安营扎寨”的市民林倩告诉记者,家里有两个孩子,先前每逢寒暑假,她都会带着孩子去各地旅游,现在因为疫情,本地游成首选。林倩觉得,露营既能亲近自然,又相对安全便利,基本能满足旅行需求,“扎营”过程也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旅游达人王博和他的朋友们则是深度露营爱好者,他们自带一车露营装备,抵达目的地后物色一块草地,花上一两个小时“安营扎寨”,搭建起一日之“家”,再慢慢烹调晚餐,伴着篝火与星光过夜。王博是聊城百事通旅行社总经理,他观察到,疫情之下,周边游拉动了整个旅游行业,也带动着露营这一休闲方式被更多人接受。
露营经济速增温
东阿黄河岸边是露营者的“老根据地”,每年春天都会有大批游客在此野餐、烧烤、游玩。但今年4月多地发布禁止在黄河沿岸露天烧烤的通告,让很多人暂时调整了路线,聊城市民潘女士和朋友转战冠县马颊河房车露营基地。
“我们大人孩子共十几个人,租车费用是400多元,孩子可以划船游玩,场地还提供烧烤设备。”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聊城可以接受烧烤、野炊的营地不到10家。4月16日下午,冠县马颊河房车露营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两天营地房车已经预订满了。最近他们的营地至少要提前一周预订,价格是298元起,一辆车可以容纳8人。
距离黄河沉沙池3公里的东阿县姜楼镇盛丰庄园,也正在打造生态露营地,目前该营地除了有水、电等配套外,还有孩子们喜欢的游乐设施,去年暑假这里就曾试水亲子露营,一步步发展成亲子周末营、暑期夏令营等。
露营火爆,线下露营器材销售租赁也跟着火起来。4月16日一早,闸口附近的宜信旅行社把几顶户外帐篷放到了门外,旅行社一名工作人员介绍:“最近帐篷、折叠椅、野餐垫等器材租售特别火爆,可售可租。你们买了,用完后放到这里,我们还可以代租。”他告诉记者,精致露营分多个系统。比如睡眠系统,需要有地垫、防潮垫、睡垫、睡袋等。还有天幕,天幕下面还有蛋卷桌、科密特椅,构成“坐着的”客厅系统。还有厨房系统,专门的保温箱,烧烤、煎炸工具。“买齐需要一两千元,但租一次也就二百多元,很合适。”
稳扎稳打谋发展
“露营文化走红绝非偶然,一方面,休闲度假、户外运动更受年轻人欢迎;另一方面,疫情也促使大家更倾向于城市周边游。此外,露营‘破圈’还与年轻消费群体擅长使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和内容平台有关,‘被种草’的心理也助推了这一潮流的扩散。”谈起露营“破圈”,王博认为以本地游和近程游为代表的“近出行、浅需求、低消费”已成为目前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市场。
也有旅游从业者认为,露营市场虽然增长迅速,但比起其他成熟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政府也并未颁布针对露营行业的政策和管理办法,露营文化还没有得到更好推广和引导,其中不乏需要整治的问题与乱象,如明火烧烤存在安全隐患、没有卫生间、垃圾遗留无人清理等。另外,营地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消费者体验感不佳;多数露营营地难以盈利等,这些都是露营经济成长过程中的烦恼。
从今年年初开始,王博和同事们就没有停止寻找露营地的脚步。4月17日,他又带着一群老友去位山湿地公园搭起了帐篷。
露营经济不是一处美景、一顶帐篷、一次打卡的简单生意,而是一道集体育户外、休闲娱乐、住宿体验等各方面于一体的综合考题。露营旅游有着巨大的市场契机,无论是担负监督指导责任的相关部门,还是想从中分一杯羹的从业者,都需要“步步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