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默认o

谁可参与?如何参与?是否可收费?如何保质量?

第三方参与校内课后服务规范引入

4月19日,聊城开发区实验小学教师开展课后服务时,为学生培训自编的武术操。 许金松 摄

本报记者 刘敏


2019年9月1日开学后,东昌府区所有小学全面开展了课后服务。在课后服务的一小时内,为给学生上一堂专业的特色课,城区一小学曾计划引进第三方服务。当时,因为涉及收费这一敏感问题,这所学校的这个计划不了了之。

如今,这种困局将得到解决。

2022年4月19日上午,聊城市教体局接到省教育厅的一份《通知》,就是关于规范引入第三方机构和专业人员参与义务教育学校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

《通知》主要适用于开展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学校,同时,假期期间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组织开展的校内托管服务、普通高中学校引入社会非学科类特色课程,均参照执行。

什么样的第三方可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如何参与、是否可收费、服务质量如何保障,家长和学校关心的这些问题都有答案。


1.什么样的第三方可参与?

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和社会专业人员


提升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水平,事关“双减”政策落地,是解决家长接送难题、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

但是,受资源条件等因素限制,部分学校课后服务存在渠道单一、内容匮乏、质量不高等问题,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难以满足,课后服务成效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学校引进第三方参与课后服务,是破题之举。

《通知》规定,能够参与学校课后服务的第三方主要包括机构和社会专业人员两种类型。

第三方机构主要指非学科类第三方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公益组织,社会其他文化、体育、科技、实践类团体机构等。为了保障服务质量、有利于监督管理、满足学生发展需求,《通知》对机构的法人资质、业务能力、服务资历、信用状况等作出具体规范和要求。

社会专业人员主要包括各地非遗传承人、民间手工艺人及文艺、体育专业人士、科技工作者等。这部分人员都是各领域的专业人才,引入其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可有效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对学校素质教育实施形成有益补充。

《通知》鼓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和学校需求,自行制定专业能力认定考评办法,遴选一批品行端正、专业能力较强、身体健康的社会专业人士参与到课后服务中。


2.第三方如何参与?

公开招标遴选 可建立人员储备库


《通知》对第三方引入的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主要是学生提出需求——学校统计上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遴选——学校征求家长代表意见选用。

学校在学期开学前,提前征集学生及家长需求,结合实际,合并统筹,提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校提报需求情况,可通过公开招标、公开遴选等方式确定或调整机构名单,由学校进行选用。

在社会专业人士的选用上,学校可根据掌握的人员情况,向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推荐。

鼓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储备具备入校开展课后服务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和社会专业人员库,供学校提前参考制定“课程超市”,面向家长和学生群体接受自愿报名。


3.引入的第三方服务是否可收费?

标准要低于校外 费用可以代收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按程序引入第三方服务的可以以代收费方式收取一定费用,具体收费标准由各地根据服务内容及参加人数制定。其中,第三方机构代收费标准要低于其在校外提供同质培训服务的收费标准。

社会专业人员入校开展课后服务的,可按照约定标准,由学校代收费。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收费监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予以财政支持。


4.第三方服务质量如何保障?

家长和学生满意度是主要评价指标


为保证第三方参与课后服务成效,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将从内容、质量、行为等多方面进行监管。

第三方进校服务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把控“入口关”,学校做好日常监管。家长和学生满意度将作为服务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明确学生和家长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达到80%以上,并订入服务协议。

学校每学期组织参与学生和家长对第三方服务质量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满意率低于80%的,终止第三方机构与该学校该课程项目的合作。非统一测评期间,30%以上学生和家长提出不满意的,学校书面责令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可终止服务协议。

凡入校服务第三方出现服务质量不佳、存在失信行为、未达到服务协议约定要求、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的,学校可提出更换服务人员直至终止合作。被终止合作的第三方机构或社会专业人员,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官方网站等途径向社会公布,并从本区域进校课后服务资格名单中移除,情节严重的,协调有关部门纳入失信名单。

2022-04-21 谁可参与?如何参与?是否可收费?如何保质量?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10876.html 1 第三方参与校内课后服务规范引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