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肿瘤防治
好心态赶走“肿瘤君”
文/图 本报记者 鞠圣娇
“有家属在聊城吗?你需要先住院,再详细检查。”4月17日上午,东昌府区中医院肿瘤科主任高继锋接诊了一位外地口音的患者。看了患者提供的CT片子,高继锋怀疑片子上的肺部占位可能是肿瘤。因为患者家属不在聊城,高继锋决定先将其收治住院,再结合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决定如何与患者沟通病情。
“心态是癌症(即恶性肿瘤)患者面临的‘第一关’,甚至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期。”高继锋所在的科室自2015年起开展了针对癌症终末期患者减轻痛苦的安宁疗护实践,见证了诸多癌症患者心态的变化。4月15日至21日,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记者对高继锋进行了采访。
癌症不等于“绝症”
“大部分癌症患者确诊时,内心会感到恐惧、紧张不安,有些还会因此而放弃治疗,也有部分患者比较积极乐观。”门诊患者面对癌症的不同态度,让高继锋一直在思考,该如何跟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
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癌症治疗不再局限于手术、化疗、放疗等传统方式,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也得到广泛应用,而这都需要患者和医生的积极配合。今年75岁的于国良(化名)是高继锋的一位“老病号”。7年前,被诊断为肺癌中期后,于国良积极配合治疗,如今依然健康,完全看不出他是一个癌症患者。“都说化疗有强烈的副作用,但我提前了解后,觉得也没有那么难熬。谁还能不生病,咱好好治就行了。”于国良定期复查,还跟其他患者分享他的抗癌经历。治疗过程中,高继锋利用中西医结合技术,降低了化疗带来的副作用,减轻了于国良的痛苦,也让他更愿意配合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1/3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医疗措施延长患者生命、减轻痛苦。越早积极干预,治疗的效果越好,而心态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三级预防远离癌症
中国抗癌协会发布的《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2)》指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保持健康体重、积极锻炼和健康饮食、规律作息等,预计超过40%的癌症可以预防。然而,现代人生活不规律、精神压力大、不按时体检等,给癌症的预防带来了隐患。甚至,有些人在身体出现出血、异常肿块、疼痛、发烧、体重减轻等报警信号时,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高继锋介绍了癌症的三级预防概念,一级预防指病因预防,尽量避免或减少危险因素暴露,降低癌症发病风险;二级预防指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高癌症治愈率和生存率,降低癌症死亡率;三级预防指通过合理治疗和康复,缓解癌症患者症状,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市民刘小兰(化名)曾因胃部不适多次就诊,后来,她因患上产后抑郁,更加怀疑自己得了癌症。最终通过消化内镜检查确定胃部没有任何问题,才让她放下心来。“我们不提倡出现问题后拖着不看,但如果一直怀疑自己身体有问题,也是没必要的。”高继锋说,高危人群可以定期进行筛查,以便及时干预,如肺癌可以通过低剂量肺部螺旋CT筛查,结直肠癌可以通过肠镜筛查,肝癌可以通过腹部超声和血清甲胎蛋白检查等。宫颈癌还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用爱和温暖战胜恐惧
死亡,是癌症患者和家属不得不面对的话题。当人生走向终点,很多患者都会感到恐惧、绝望。此时,患者及家属需要什么样的关怀?如何能帮助患者坦然面对死亡?这是高继锋和团队成员在开展安宁疗护实践后一直在探索的。
几年前,有位肺癌晚期患者以开阔的心境、爽朗的笑声感染着其他人,她现身说法,帮助其他患者积极抗癌。这位患者让高继锋意识到,对终末期癌症患者来说,缓解疼痛并非治疗的全部,他们期待提高生活质量,盼望他人的关心和关爱,需要有人帮他们加油。
高继锋在病区里安排了一间温馨的房间,专门用于和患者、家属谈话。有些不愿对家属敞开心扉的患者,会在这里或平淡或激动地回忆自己的人生,说出人生遗憾,医护人员也会帮助患者完成愿望。有时,不知道该如何帮助患者的家属,也会一边说一边掉泪,而医护人员的支持就像是给他们“充电”,给他们前行的勇气。
市民张玉兰(化名)的婆婆因为肠癌复发住进了重症监护室,但老人和子女都希望能和彼此在一起。后来,张玉兰(化名)的婆婆住进了高继锋所在的病房,有了家人的陪伴,老人的脸上又出现了笑容,甚至主动吃饭喝水,这让子女喜出望外。“俺妈心情好了,我们做子女的也就心满意足了,守着她,比啥都强。”谈话室里,张玉兰几次落下眼泪。
“罹患癌症是一件不幸的事,我们无法改变患者的结局,但可以帮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度过之后的每一天。”高继锋说,这是自己的初心,也是一直努力的方向。
记者手记
让温暖的阳光照进患者心房
认识高继锋多年,“爱出者爱返”是他最爱说的一句话。他和团队成员用爱和专业让患者感受到生命的希望和美好,团队中的每个人也因直面生死,获得了对生命新的感悟和理解。
这次,我们谈起那些曾经的患者和他们的故事,高继锋的回答是“他们离开了”,就好像这些患者是他出了远门的朋友一样。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高继锋和团队成员早就成了患者的亲人、朋友,他们会因朋友的离开而伤心,但更多时候,他们把这份伤心转化为动力,探究如何更好地帮助患者和家属面对死亡。
他们的付出,患者看在眼里。有的患者给他们送来自家种植的小米、地瓜;有的家属在患者去世后,给他们送来锦旗;有的患者家属在出院前,情不自禁地给他们下跪,表达内心最朴实的谢意……
作为医护人员,高继锋和团队工作人员不仅以实际行动为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等全方位的治疗,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加从容地面对癌症,还用阳光般的关怀,温暖癌症患者冰冷的心房。家人的陪伴和医疗技术的应用,让患者在生命凋零之时也能有尊严地离开。而这之后,高继锋和团队要做的事还有很多,这,大概就是安宁疗护存在的意义。
鞠圣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