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痛难忍 小心肠套叠
本报记者 鞠圣娇
4月17日晚上,3岁的小乐(化名)突然腹痛,4月18日凌晨1点到聊城市中心医院就诊,儿科副主任医师牛俊红诊断其为小儿肠套叠,医院超声科医师李敬慧连夜赶来为小乐实施了温盐水灌肠,10分钟后小乐转危为安。
小儿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情况严重时,可出现肠梗阻症状,超过24小时可出现肠坏死。当小乐来就诊时,已经出现典型的肠套叠症状——不明原因的哭闹,哭一会儿安静一会儿,但过了一会儿又会大哭,哭泣时孩子总是蜷缩着身体,不愿意被家长触碰。看到小乐腹痛严重且无法通过触诊获得满意效果,牛俊红立即为小乐安排了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他出现了肠套叠症状,套叠的肠管长度近7cm。
情况紧急,必须立即安排复位。李敬慧在超声下温盐水灌肠复位肠套叠方面经验丰富,超声科值班医师立即联系到她,随后,李敬慧第一时间赶往医院。经过一系列准备,凌晨2点20分开始为小乐实施超声监视下温盐水灌肠。随着温盐水的不断滴入,在超声探头下可见到盐水一点点充盈结肠。李敬慧手法娴熟、操作流畅,凌晨2点30分,套叠的肠管全部复位完毕,治疗过程中小乐没有任何哭闹。
4月18日一早,小乐禁水禁食6小时后,复查超声确定发生肠套叠的肠管没有再次出现套叠。小乐的父母悬着的心放下了,对第二天依然坚守岗位的李敬慧表示了感谢。
据牛俊红介绍,肠套叠常见于3个月至6岁的儿童,常发于春季。肠套叠的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便血及腹部包块,但每个孩子的表现不尽相同,有的仅表现为频繁呕吐,有的仅表现为腹痛,一旦延误可引起肠坏死、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市中心医院开展的超声监视下治疗肠套叠操作简单,安全无创伤,与传统的空气灌肠相比,复位过程清晰直观,复位成功率高。
牛俊红提醒家长,当孩子出现呕吐或腹痛时,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