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
你应该知道这些儿童疫苗知识
编者按
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及时接种疫苗,保障生命健康”。众所周知,宝宝出生后需借助疫苗来保护娇嫩的身体免受疾病的侵袭。如今,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计划免疫既是公民享有的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
为进一步增强公众对预防接种工作的信心,积极配合预防接种工作,保障儿童健康,构建美好生活,记者走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带大家了解接种疫苗那些事儿。
文/图 本报记者 鞠圣娇
“我们该接种13价肺炎疫苗了,今天有疫苗吗?”“有,现在来就行。”4月24日下午,开发区东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负责人高玉芹接到了居民的咨询电话。
来自市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市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人群在逐年增加。随着群众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会主动为孩子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如13价肺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Hib),因此,高玉芹所在的预防接种门诊根据群众需求,增加了疫苗种类。
孩子为什么要接种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要不要打?该如何选择非免疫规划疫苗?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聊城市疾控中心免疫预防管理所专家侯怡哲。
孩子越小 需要接种的疫苗越多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最安全的措施。为什么疫苗如此有效?这要从细胞如何与病毒、细菌作战说起。
“从制作工艺来说,疫苗分为减毒疫苗和灭活疫苗,但不论什么疫苗,其中的有效成分对人体来说都属于抗原。”侯怡哲说,当细菌或病毒入侵人体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就开始发挥作用,产生抵抗这种细菌或病毒的物质,即抗体。不同的细菌或病毒会使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称为特异性抗体。病愈后,这种特异性抗体仍然存留在体内,如再有相应的细菌或病毒侵入体内,特异性抗体就能保护身体不受这些细菌或病毒的伤害。疫苗接种就是将人为处理过的少量细菌或病毒及其代谢产物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反应,进而使人体对该种病原体具有抵抗能力。
为什么孩子越小,需要接种的疫苗越多?侯怡哲说,疫苗接种就是在和疾病赛跑,在感染疾病之前接种疫苗,促使人体拥有该病原体的抵抗力。孩子年龄越小,患病风险越高,发病程度越严重,所以,国家设置了免疫规划程序。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接种程序,有的需要接种多剂次才能使儿童产生足够的免疫力。随着儿童的长大,体内原有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能力会下降,因此,有的疫苗需要进行加强免疫。
别轻易拒绝非免疫规划疫苗
很多家长都会有疑问,为什么有的疫苗是免费接种,有的疫苗却需要自费接种呢?有些疫苗分收费、不收费两种,收费疫苗需要打吗?
据侯怡哲介绍,我国疫苗分为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前者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有义务按照国家规定程序接种的疫苗,适龄儿童必须接种,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二联疫苗)、麻腮风疫苗(麻风疫苗、麻疹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和A+C群流脑多糖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后者为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家长可以根据感染疾病的风险、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和孩子的身体情况等选择是否为孩子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常用的有流感疫苗、水痘疫苗、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
“我们建议,家长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为孩子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侯怡哲说,比如儿童多发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我国已经研制出预防EV-A71病毒的手足口疫苗,可以预防重症手足口病,家长可以选择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