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百道工序斫琴 传承千年古音

许尚侠(右二)向师生们展示古琴制作工艺

许良(左一)弹奏古琴

文/图 本报记者 夏旭光

“面板有弧,底板平直,象征天圆地方;一端较高,代表高山,中间弦长,象征流水。古琴的基本设计,融合了几千年中国人崇尚自然、融入自然的审美追求。”

4月22日下午,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副院长王海华带领8名研究生走进位于东昌府区沙镇镇的泰和琴坊,现场向斫琴师许尚侠、许良父子了解学习古琴演奏和制作技艺。

古琴,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有数千年历史。文人以古琴修身养性,在许尚侠心里,斫琴也是修行。55岁的许尚侠斫琴20多年,遵循古法制作技艺制作古琴,名气越来越大。现在,许尚侠、许良父子仍沿用基本古法做古琴。木材选好,至少先晾一年;137道工艺全部是手工,这个制作过程至少又得两年。

“古琴制式有50多种,现今常见的20余种。大致分三类:一为圣人造琴,如伏羲式、神农式、仲尼式等;二为文人造琴,如师襄式、师旷式、落霞式、蕉叶式等;三为帝王造琴,如宣和式、潞王式等。”在琴室里,许良从墙上依次拿下来各种制式的古琴向学生们介绍,并现场弹奏了一曲《醉渔唱晚》,古朴的旋律婉转悠扬,让大家感受到了古琴的魅力。

“面板上所有的线条、弧度,都是我们用刨子、铲子、锉刀一点点打磨出来的。”“用天然石色大漆工艺制作的古琴要上40多遍大漆,每上一道漆就要把琴放进荫房等至少半个月才能上第二道漆,上漆后再晾干。”“‘轻、松、脆、滑’方为良材,对古琴而言,材质对音色起着关键的作用。古琴面板选材多为杉木或桐木,因为它们传声性能好,有利于均匀地传播高频声音而不改变音调。底板用梓木,因为它质地偏硬,但又能参与声音的振动,让琴声不漂浮,直抵人心。”在斫琴室里,许尚侠和许良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选材、刨制外形、挖琴腹、合琴、裹麻布、上灰胎、上漆等各种过程,并让跃跃欲试的学生们尝试了挖琴腹等技艺。

“137道工艺考验斫琴师木工、雕刻、漆器制作技艺,也考验斫琴师音乐视听力、乐感、文化素养、艺术修为与审美能力。”看到学生们在两位斫琴师指导下逐渐规范的动作,王海华向学生们讲解,这些看似基本实则严苛的标准,是斫琴的基础,也是一项技艺绵延千年却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近年来,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充分挖掘利用聊城本地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并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性挖掘、传承与创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2022-04-27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11101.html 1 百道工序斫琴 传承千年古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