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广西来信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 刘敏

“这封信来自广西,没有具体地址,但是我知道写信的人是谁。”5月25日,提起三四天前收到的一封远方来信,刘闯的心情有些激动。

今年26岁的刘闯,是莘县春笋学校六年级的数学老师。2018年6月,正在上大学的他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去年秋天,刘闯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

今年3月初,刘闯赶赴济南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受捐助者是一名女孩,女孩的年龄和他的学生差不多。

两页信纸上,每个字都写得很认真。通过这封信,刘闯知道,受捐助的女孩来自广西。女孩半岁时就血色素低,面色苍白,3岁时被确诊为地中海贫血症。手拿确诊单,听医生讲这个消息时,女孩的父母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

刘闯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采集造血干细胞时,也见过类似场景。刘闯说:“一个小姑娘被确诊患上血液病,那家人就像天塌了一样。我看到女孩的腿都软了,孩子的妈妈则直接瘫坐在地上。”

“如果能帮却不帮的话,我会遗憾一辈子。”回想起在医院看到的那一幕,刘闯更坚信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其实,刘闯的父母知道儿子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消息后,很担心。两个人坐了6个小时的汽车,当天就从枣庄滕州赶到了莘县。

了解到儿子捐献的决心,父母选择了陪在他身边。母亲把在外地的工作辞了,一直照顾他到现在。

捐献造血干细胞已过去两个多月了,刘闯希望那个被捐助的孩子能早日康复,重返校园。

除了一封信,刘闯还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幸运星。五颜六色的幸运星,装在一个透明的瓶子里。刘闯说,这是他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2022-05-27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12597.html 1 一封广西来信背后的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