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位历史老师讲课不需看课本
本报通讯员 刘华路 陈猛
一位不需要课本的教师,站在讲台上说着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故事,以一种亲和力和幽默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每一堂课都是在笑声中开始,又在收获满满中结束。说起高唐县第二中学教师孙更旭的历史课,他的学生们都会给出很高的评价。
从教27年,孙更旭一直有这样的“魔力”,让大部分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其实我没什么‘魔力’,只是用一种学生喜欢的方式去上课而已。”6月6日,在该校的教研会上,孙更旭说。
孙更旭上课有个习惯,从头讲到尾,几乎不用看教科书,这要归功于他对教学内容的熟练掌握,“如果教科书有了调整,我会仔细地看一遍,看完之后还会默写一遍,争取能记得一字不差”。孙更旭的课,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掌握知识点,“其实就是用一些身边的事情来解释一些历史事件,借古论今,拉近历史与当下的距离,让学生更有兴趣。”孙更旭表示,以平等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更容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我从没有把教育当成一种‘职业’,而是始终都将它看成是自己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孙更旭说,家族里几代人都从事教育工作,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让他对教育有着更深刻的感情。作为学校历史教研组组长,学校启动“青蓝工程”后,他带徒传艺,耐心向年轻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和技巧,帮助和鼓励他们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近几年,孙更旭又充分利用新的教学技术手段,将每节课做成微课,并按系统连贯起来,形成整套授课体系。他的这一尝试,让历史课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