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家属互帮互助

“我们都是受益者”

本报记者 鞠圣娇

“别担心,都挺好的,开始练习走路了,医生护士都很负责,还有互助志愿者,咱的担心都是多余的!”6月6日下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三院)外一科病房里,市民吴强(化名)看着在医护人员帮助下正在练习走路的父亲,高兴地跟家人报平安。

6月3日,吴强的父亲在家不慎跌倒,到市三院就诊后,医师们决定为其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以便帮助老人重新站起来。吴强和家人一时犯了难,因为吴老先生体重较重,术后需要重新学习站立、走路,吴强担心一个人无法完成陪护的重担。

入院后,护士长张玉平看出了吴强的为难,主动为他介绍了科室的特色互助志愿者队伍,这让吴强的担忧瞬间消失了。

外一科病房收治的大多为需要手术的骨科患者,患者手术后下床、翻身、外出检查时,都需要2至3人的协助。按照当前医院的疫情防控要求,每位患者仅能有一名家属陪护。患者术后的陪护问题凸显出来。

“为落实疫情防控举措,我们严格执行单人陪护的制度,这样确实给患者家属带来了不便,也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工作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组织了互助志愿者队伍,这样既遵守了疫情防控规定,又保证了对患者的正常陪护。”今年4月初,护士长张玉平特意制作了10个印有“互助志愿者”的红色袖标,组建了互助志愿者队伍。每隔一周,张玉平就把部分患者家属聚集起来,介绍科室互助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与职责,有不少患者家属报名成为新一批志愿者。每当有人需要帮助,只要责任护士招呼一声,大家就会立刻上前帮忙。

吴强的父亲需要下床时,互助志愿者李飞(化名)听说后,立刻前去帮忙。吴强架着父亲的胳膊,李飞负责为吴老先生提供外力支撑,帮助吴老先生从床上缓慢起身。责任护士洪凤菊一边指导,一边帮忙托着吴老先生的腿部,在医护人员的鼓励下,吴老先生信心大增,决定练习步行。“要不是有人帮忙,我也不敢起来,真是谢谢你啊,小伙子!”吴老先生不停地向李飞表示感谢。“大爷,不用谢,我们也曾受过他人的帮助,我们都是受益者。”李飞为能帮助到他人而感到高兴。

当患者需要离开病房进行辅助检查而缺少陪护者时,戴着红袖标的互助志愿者就会与护理人员一起陪着患者外出检查,尤其是对一些老年人来说,互助志愿者就像他们的亲人一样尽心尽力,流动的红袖标成了市三院外一科病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22-06-10 患者家属互帮互助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13289.html 1 “我们都是受益者” /enpproperty-->